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其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究竟该如何运用它,常令人感到困惑、茫然,尤其是西方教育家极其推崇的生生互动、小组交流等合作形式,更使一些教师对其是否适宜中国教育的土壤心存疑虑。例如,有人就提出,“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中怎么可能实现生生互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根本就缺少人际交流的技能和经验,让他们怎么去合作”“时间紧、内容多,哪有时间去合作”等。确实,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大班额”。班级中的学生数常常在40人以上,超过50人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在如此班级规模的情况下,“秧田式”的课堂排座方式就是中小学最为普遍的课堂管理设计。这种“大班额”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它还包含着我们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分科教学,强调各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学生水平统一,教学要求“一刀切”,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确实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事情。但未必就无所作为。本文对此简要阐述三个建议。

一、“作为”之一: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

一提到合作学习,许多教师想到的就是小组讨论,所能做的就是在一节课上挤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现象。应该认识到,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客观地说,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缺乏对合作精神的认同和赞赏,乐于助人被许多人视为是“傻瓜”和“多管闲事”。但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早就越过了“单枪匹马独闯天下”的时代。无论是科学研究、社会生产还是政治经济事务,合作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润滑剂,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有序前行。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虽然竞争、单干是社会的客观存在,但合作更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在学习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乐于助人、善于助人。“教一遍就是学两遍”,帮助别人就是施惠自己,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认识到合作学习价值内涵的教师和仅仅视合作为学习方式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后者关注的是外部形式,是这一形式对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影响,因此,大班额教学条件就成了他们实践合作学习中迈不过的“坎”。前者则不然,他们极为认同、赞赏、推崇合作意识,即使是在课堂讲授中,他们也会时时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例如,数学课上,当学生出错时,具有合作意识的教师不会简单地说:“错,请坐下。”他会亲切地说:“有其他想法吗?”“想想看,准备请谁来帮帮你?”这里没什么分组讨论,也没什么任务切块,但谁能说这里没有师生合作的精神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合作学习的实施离不开众多教学技术的支持,西方的教育家们也确实为我们创设了一系列的合作技术,但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合作的真谛,合作意识就可以体现在教学工作的任何环节。合作精神随处可在。

二、“作为”之二: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

“学生不会与人交流,没有合作经验,我能怎么办?”这是教师们常常提及的问题。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实际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一大误区:合作学习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认识忽略了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应该认识到,合作不只是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taskwork),它同时还兼具了教会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功能(teamwork)。因此,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应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

首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技能的确切含义。例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有时间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先听后说,多听少说,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再比如,讲到“述说”技能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没有述说就没有交流,没有述说,合作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向学生说明,述说技能的优劣会影响表达的效果,“一句话可以说得让人笑,也可以说得让人跳”,从而使学生懂得,善于述说的人阐释问题要条理清晰,心不慌脸不红,有述说的诚意,甚至争取做到风趣幽默。

有的教师也许会说:“是的,学生需要掌握合作技能,他们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但是我没有时间教,学科内容的教学已经把教学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了。”确实,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乐意在教学中花费时间去教给学生合作技能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懂得并且也使学生懂得,和读、写、算一样,合作技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那么我们还会认为教给学生这些技能是多此一举吗?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和事实、概念、原理、规则的学习不同,技能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依赖讲解,教师的示范是技能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说实话,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学生不会合作,许多教师也不会合作。这恐怕是目前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不是教学条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身的观念和素养。有一位小学教师和我说过这么一件事:在教学小学二年级学生“除法”这一内容时,她对学生说,除号应该先写横,然后再写上下两点。但由于她习惯了先写点,再写横,最后写点,所以在课堂上偶尔会出错。二年级的孩子就给她提意见:“陈教师,您的除号写错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诚恳地说:“对不起,我错了。可能由于我已经这样写了十多年的缘故,一下子改不过来。我会慢慢改好的。”这时孩子们热情而又大度地说:“没关系,我们帮您改。”“老师,我们相信您一定会改过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示范是非常成功的,她用自身的行为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对善意的批评表示诚挚的谢意。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小班化还在大班额,要收到合作学习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抵御做信息的呈现和知识裁判的诱惑,转而成为学生的伙伴,真正做到善于沟通、善于合作。

三“作为”之三:在异质分组的前提下合理排座

异质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也是合作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对此,人们存在的疑问并不多(当然,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如有的教师就认为,异质分组对两头的学生并不有利)。现在的问题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合理排座?马蹄形、圆桌会议形是极为理想的合作学习排座方式,它能使学生面面相视,有利于增强人际亲和力。可大班额的教学条件决定了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办?把教室安排得适宜开展合作学习是每一个试图采用这一方式的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实,不论班级人数多少,要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顾及下列四个方面。

首先,小组成员应该坐得彼此近一些,靠拢一些。因为这将有利于他们共享资源并用较轻的声音相互交流而不影响别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安排座位,影响着学生合作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条件极佳的小班课堂中,小组成员是围坐在一块儿了,但合作并没有体现出来,有人要么坐得离小组其他同伴很远,要么坐在小组的一角相互说些悄悄话。可见,减少班级人数并不是保证合作学习成功的充分条件(当然,它是一个理想条件)。其次,座位的安排应便于教师在教室中来回巡视,且应便于教师到达每一个合作小组的座位边。试想一下吧,如果有一个合作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向教师提出有关请求,而教师则无法到达他们小组身边和他们进行轻声交流,这会显得多么可笑!第三,最理想的座位排序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始终和自己小组的同伴在一起,他们不必为了参加合作小组的活动而不停地跑东跑西。第四,各小组的成员数相同(如都是四人)。如果这样,可以给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编上不同的序号(如1、2、3、4),相同序号的同学可以坐在各组的相同位置上(如坐在本组东南角的位置上)。这一做法的好处在于,当开展小组活动(如各组向全班汇报或各组派一个代表和邻组相互交流)时,教师只需说“请每组的2号同学来汇报”(或请各组的2号同学到相邻小组向他们谈谈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即可,且教师能轻松地了解各组执行指令的情况。

在确定了上述四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大班额条件下人多场地小,我们难以做到让学生推着有滑轮的桌椅在教室中随意走动,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前排同学转过身和后排同学面面相对,从而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实现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几人为佳?四人?六人抑或八人?有人认为,马蹄形常常是六人,我们大班额条件下学生数量多,做不到六人一组,那就八人一组吧。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多寡问题,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期(G.M.Jacobs)曾明确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室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四人小组是既最有利于两两配对,又能迅速形成四人小组的人员组成数。若小组人数超过四人(如六人),学生在两两配对时就会把时间消磨在挑选合作伙伴上。小组成员太多容易使一些人要么不参加小组活动,要么在小组中被忽略。四人小组可以在分成两个小组时每人都有合作伙伴相互交流,同时又能在合作小组内部实现小组交流。“我想,有一点大概杰克布期没有想到,那就是对于中国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的一个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就不需做任何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当然,在大班额的条件下,若合作小组的组成人员多,需要教师监管的小组数量就少,如果教师要求各合作小组以“组”的形式上报学习产品,那么需要教师评价的对象也就随之相应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会有所减轻。然而,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尽管四人以上的合作小组有可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但是,它在每次开展合作小组活动之前势必都会因小组人员的流动而引起教育中的“骚乱”,这对教学效果来说毫无疑问是有弊无利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4-13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

非常适合当前农村的情况。但实施起来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5: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