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的体育将由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向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开放式教育转变,由单一的知识教育面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为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跨世纪人才。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体育《课标》明确提出了五个目标与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对课改要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从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任务、课程结构、课时安排、选修教材、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变化。为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教育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端正认识,以育人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教师不是从自己想教什么,或教学进度规定教什么,或要求学生应当达到什么水平出发,而是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现在的水平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课标》中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发展人们对健康认知水平的深化和提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在教学与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在本期的教改实验中从教改课与区内的优质体育课中可以看出,摆脱了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的师徒传习教育,强调把学生的感知、思维、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课外掌握体育知识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通过独立尝试、比较,逐步理解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乐趣与满足。在教法上注重多法结合、互配使用,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实验演示,观看录相,播放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百花齐放,不落俗套,更具特色,使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中乐,以期达到课改实验的预期目标。

    《课标》中提出以教学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本期在课改教学实验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学生的时代性、思想性与个性,有情感、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能力、创造和自主地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等,并从实践课放手进行活动练习,在练习中抓学生学习的敏感点,即时点拨释疑;抓学生的闪光点,即时表扬,以点带面;给学生提供多个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抓好场地器材的布置,诱发学生练习的热情;抓学生和谐的人际氛围,在民主的气氛下完成练习。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共创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在贯彻落实《课标》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一些理念性的问题。《课标》中提出的“健康第一”不等于就是快乐体育,不能进入思想误区,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深刻认识体育课的“三基”教学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方法与措施,“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与手段,不是学校体育课的最终目的,不得把已有严格理论与方法要求的体育科学变成以快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过分夸大其在体育课改中的位置与作用,这样不利于学生体质和体能的提高,不利于体育课程标准中课的目标与学习领域目标的实现。快乐有助于健康,快乐不等于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本来就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任务之一。学校体育只能通过身体锻炼的手段才能使学生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品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课标》中把学生的体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期教改年级也参加此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评价工作,以人为本,重过程性评价,适当淡化终结性评价,并拟定了期末学生成长体育成绩报单,从学生的体能、技能、态度、情意交流……等多方面进行了评价,但具体操作较难。其一,学生体能与技能测试中学生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测试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虽然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成绩均有所提高(从四个班的测试成绩上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长大了一岁,学生的生理、心理、运动能力自然也应有所提高,这是客观规律,在评价上针对性稍差。其二,一年级学生年龄(六岁)较小,在自评与互评中较多的只看现象,而评议实质的较少,会造成一定的错觉,阻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老师需要做好导向工作(学生互评可采用全班整体性进行各抒已见)。总之,如何将学生评价中的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纵向与横向、主观与客观、静态与动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多层面特征的评价机制,全面准确,易于操作,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验中不断地完善与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不断扩大,体育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每周2~3节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必须突破。增加体育课,增加体育课外活动和兴趣活动,增添体育设备与体育专用资金,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以保障真正实施《课标》、贯彻“健康第一”,促进课改的全面落实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课改实验不断地深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