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穷人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将穷人这一课简单的说一下。

一、说教材

《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组第9课,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本课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

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
、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但是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对话,并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促进对文本的认识呢?

在深入钻研课本,了解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我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独立阅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


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程:


我准备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现在着重说说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板书)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抓住重点语句细读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他们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这样,学生就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选择责任,选择实践良知,这是最重要的东西。选择爱,主动给别人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为下节课作了铺垫,也能和学生在他们已有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还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穷人说课稿

《穷人》说课稿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穷人说课稿

《穷人》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课文《穷人》是十二册,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让人深受感动,本课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字,但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在文中感受到十分真切。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时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五个孩子的家庭里,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受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文中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生学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问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三、 目标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问语和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用联系旧课的方法导入课文。我问:“你们还记的《买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吗?”“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补充作者的资料。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穷人》,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1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用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部分。我先用配乐朗读的方法极富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吗,这样设计悬念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部分内容较多,但内容易理解。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善良的心灵,因此,我抓住其中的一句话,先教给学生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的写作手法,并使用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让学生尽情去联想,去体会桑娜此时的心情和心理活动。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部分的故事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并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品味,体会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小屋温暖而舒适?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桑娜夫妇那善良的心!这一环节教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桑娜一家人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更加艰难了,可是他们一家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他们的日子是怎么度过来的呢?西蒙的几个孩子长大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且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目了然,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4-10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穷人说课稿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0: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