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荥镇实验小学家长教育讲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7:1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培育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这一天,女士会送丈夫或男友一本书,而男士会回赠鲜花,也被称为玫瑰花与图书日。让我们看看世界上都有哪些爱读书的国家。
犹太民族也许是人类最独特的伟大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为人类奉献了《圣经》;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全球流散2000年,甚至连语言都丢失了,最终说着85种语言、从115个国家移居以色列立国;战火中一代人就建成现代经济强国,建立起融合宗教、传统的现代民主社会。
犹太人不觉得自己更聪明,他们认为能取得如此成就,大概是险恶生存环境所逼迫,是注重教育的结果,也是酷爱读书学习传统的丰厚回报。
酷爱读书是重视教育的标志。犹太人把读书作为传承教育、传统、知识的手段,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记忆的民族”以及“学习和思考的民族”。
知识甜蜜
犹太人带着《圣经》全球流散,深知唯有知识是不能剥夺的财富,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们认为“世界的基础是信仰、知识和慈善”,上帝在天堂里也和圣贤一起读书学习。
犹太孩子1岁半刚牙牙学语,就开始念托拉经句,5岁学习经卷。孩子最好的衣服都是在开学的时候穿。拉比在教室给孩子一块干净石板,用蜂蜜写上字母和托拉经句,孩子边诵读字母边舔石板蜂蜜,随后还吃蛋糕、苹果、核桃,因此,孩子从小就有“知识甜蜜”的观念。
以色列孩子从小便牢记《圣经》训言“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犹太人眼中,读书不可或缺,文学、艺术、音乐、诗歌如水和粮食一样不可缺少。生命会结束,读书却无止境。他们说,金钱装在口袋里,智慧却装在自己脑袋里。犹太传统中,书橱要放在床头,放在床尾被认为是对书不敬。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自己的书。他们搬家时,会把不要的书刊摆放街头,任行人挑选赠送。
阅读习惯
犹太民族的曲折经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大量移民文化也为希伯莱文学增添了无尽光彩。犹太人爱看书,首先是因为好书多,以色列各书店的圣经图书和读物的销量稳定,书店往往都有圣经文化专柜。以色列社会开放,外国畅销书很快就有希伯莱译本,销售很火。各媒体每周都有新书介绍和图书排行榜,为人们购书提供参考。希伯莱文学作品也很快翻译介绍到海外。耶路撒冷有两年一度的国际书展,还有希伯莱图书周,各城市还有书市,全都热闹非凡。
以色列的图书价格相对较低,一本小说几到几十美元。犹太人常自豪地说,特拉维夫满大街都是书店。商业区最繁华大街的书店往往也最多,风格各异,有的还摆几张小桌,顾客在清香咖啡中聚精会神看书。在海边和街头公园,有很多静静看书的人,他们营造的读书求知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周六是安息日,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公交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唯独读书买书是可以的,书店照样营业,顾客络绎不绝。书店和街头报亭可买到美欧西方各国大报,有的书店还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中国书籍。
以色列人均读书量居全球第一,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国1/4的人有借书证。以色列报纸有30多份,刊物900多种,当地销量最大的报纸《新消息报》每天有120多页,发行量高达40万份,而到了周末,该报纸有近400版发行70万份,几乎为人口的1/10。以色列报纸的订费不菲,每份报纸每月四、五十美元,但每家都订好几份报刊,喜爱读书看报成为习惯和美德。他们甚至笑言自己买报纸比买面包要积极。
二、三代出一个贵族

说了这么一句话:“百年育人,也就是说教育一个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对于这句话可能很多人觉得有疑问,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长呢,怎么教育一个人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我想说的是,这里的一百年不是一个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来接受教育,而是指一个人的教育受百年以来他的家族的文化积淀的影响。
       托尔斯泰说过:“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跟中国的古语“百年育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我突然想到了贵族和暴发户,贵族和暴发户都有很多钱,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行为举止上和气质上看:
贵族时刻讲究礼仪,爆发户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这两个字;贵族谈吐之间注重事实和风范,习惯于用道理说服人,而爆发户的满口铜臭,以为钱就是他的真理。贵族不一定一身名牌,但是衣着绝对干净整洁、高贵大方。 爆发户则将一身名牌胡乱搭配,简直是暴畛天物。
贵族即便破产他依然是贵族,他的气质很难沉沦,并争取再次获取财富。 而爆发户破产后,他就会被打回成穷人,并常常自暴自弃。
       其次,在对待财富的态度方面:
贵族可能从祖辈继承、也可能是靠自己奋斗而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对待这笔财富, 贵族明白钱只有使它不断流通不断增值并用它帮助需要帮助人, 而且贵族明白钱财对他不是最重要的;
而爆发户总认为获得钱财是应该的, 很少去感恩和帮助, 财富只是他们发泄的工具。
       接着,我们再从孩子的教育来看:
贵族的孩子常常被教育, 财富不是你应有的,但你应当努力争取,所以你必须为此付出劳动; 爆发户的孩子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缺钱,直到他们的父母破产。
贵族常常是把孩子交给最好的老师,并常常告诉孩子“你和其他人都是一样。” 爆发户会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但他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总是缺钱用。
       其实,贵族和爆发户没有绝对的界限, 贵族的孩子如果没有继承贵族的气质和精神的话, 这个孩子就只能是爆发户了。而相反, 爆发户不断培养自己的素养和气质, 逐渐会成为新贵族, 不过,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
       我这么比较,对暴发户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对于一个突然暴富的家庭来说,它没有家训,没有家教,没有长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家族文化,它是没有文化素养积淀的,它可能连贵族气质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能一味的批评他们缺少贵族气质呢?r
三、把孩子当成一块玉
读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可有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
    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刚2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地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不在意,当下哭闹一番,事后总是“故伎重演”;他就一次次地把儿子从玩耍中拉出来,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他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把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博士不知道,2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着。最重要的是,他这时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这看似无聊的玩耍,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性地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此外,“礼貌教育”频频引发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打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
    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却不知他此时运用的正是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地方。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家长,更多地是一些所谓的“问题儿童”的家长。我从不同的案例中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是孩子天性中带来的,孩子自己有什么过错呢,正如眼睛大小不能怪个人一样;如果问题只能由孩子自己“争气”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也有人把个体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归结到“社会”、“政策”、“时代”等宏大因素上。这种归结习惯,最典型的如近年来大、中、小学校园里无论发生什么负面事件,人们都要来“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上都要打到“高考”上。高考——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最公平的一项教育政策,现在成了替罪羊,成了一切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来全然不同。
    在这本书中,我就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写了很多细节,也给出了很多方法。无论这些“方法”多么不同,它们其实都是建立在一些共同的教育理念上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再多的方法也无法穷尽一个人遇到的所有的教育问题;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表面上看,本书各篇文章都在独立地谈某一个问题,事实上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有内在的逻辑上的一致性。当你读完了这里所有文章,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念框架进入到你的观念里——遇到各种问题时,你基本上就会明白你该如何做了,“方法”也会自然地来到你的身边。
    希望这本书对家长们有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1: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