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角的分类》说课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6: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角的分类》说课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安排,以及教材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节课的说课程序共分十个环节。

一、说教学内容

《角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二、说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说: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段目标中要求: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内容标准则准确的指出:知道平角与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就要求本节课中,学生要探索掌握平角、周角的基本特征,经历角的分类的过程,知道平角与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说教材:

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材的编排方法上,它充分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步步设疑,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做中悟理,在看中归纳,在用中深化揭示新知。

四、说学情: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教材以直观操作作为思维的起点,综合运用了基本的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迁移类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方面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五、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2、明确锐角、钝角的概念。

3、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六、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几种常见的角,并引导学生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难点是:平角、周角的认识。

七、说教法学法:

教育学家马力斯曾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煅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科学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强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精心指导操作,比较、观察、揭示新知识的内在本质。(即自主探究法)

梁启超曾说过:“教师不是拿已得到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可见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归纳,使学生理解各种角的意义及科学分类的方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情境教学法);另一方面,尽可能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丰富抽象概念的外在形式,为学生归纳概念积累更多的思维细胞(即模象演示法)。

在练习的设计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围绕目的,突出重点,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及时反馈教学(即练习法、反馈法)。

八、说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图形判断检测学习目标1。

     2、分类时,通过学生说分类理由和对比检测学习目标2的达成。

     3、通过给五种角按大小排序和说平角、周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检测学习目标3.

九、说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本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完成目标1       2分钟 )

    小明是个守时、爱学习的好学生,看他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看完小明一天的安排,你想说什么?希望同学们也要像小明一样做个守时爱学习的好学生。

观察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什么图形?(角)

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什么是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等)

6时整、12时整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图形是不是角?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6时整、12时整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图形是不是角?引起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小明的作息安排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教育)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 完成目标1、2、3        28分钟)

这个环节分三部分:

(一)、认识平角。        

1、刚才通过复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角,同学们来看,这是一个角吗?

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一个钝角,(学生:是)

为什么?(预设一:因为它是都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预设二: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说的很好,这是一个角,因为它符合角的特点。

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一个平角。同学们再看,这是一个角吗?(是或不是)

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学生发言。

2、指认平角各部分名称

3、学习平角的特点。

   ① 师:仔细观察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角,然后介绍:

(语缓、重)像这样,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我们叫它平角。

   ② 我们来看,平角的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能不能这样说,平角就是一条直线?为什么?

③ 小练习:看大屏幕

   出示:直线,问:这是平角吗?(不是)是什么?

   出示:平角,问:这个呢?(是平角)

④ 学习平角的度数及它和直角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角,你觉得平角是多少度?(180°)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看的或两个直角拼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板书:1平角 = 2直角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钝角入手让学生说明为什么是角,为后面的平角作好铺垫,学生讨论老师活动角展示(平角)的是不是角,自主得出这样的图形也是角,由此顺理成章地指平角的顶点和边,研究边的特点度数等从而全面地认识了平角)

(二)、认识周角。

1、回头来看刚上课时我们遗留的一个问题6时整时针、分针所组成的是不是角?是什么角?

那12时整时针、分针组成的是不是角呢?看老师演示:

(活动角一边不动,一边旋转一周)

它是不是角?为什么?(说的非常精彩)

师画出周角并介绍: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叫做周角。

板书:周角

    2、指认周角各部分名称

③ 小练习:看大屏幕

出示:周角,问:这是周角吗?(是周角)

出示:射线,问:这个呢?(射线)能不能说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同学们判断得很准,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角,那你觉得周角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么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又等于几个直角?

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和活动角的展示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观察周角,理解周角也是角,再进一步认识周角的顶点和边、度数以及周角与平角、直角的关系)

(三)、探索角的分类和五种角的关系

1、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角,这些角摆放的没有规律不利于研究,怎样才能便于我们研究这些角?(对它们进行分类)

板书:角的分类

下面由四人小组合作来完成分类。

2、汇报:你们组把这些角一共分为几类?

为什么把它们分为一类?

    3、归纳整理。

   直角是9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4、探索五种角的关系。

用你的活动角,把这五类角从小到大摆一摆,边摆边说。

师问:这五类角从小到大改这样排?

谁能边展示边说?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生完成角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明确锐角、钝角的概念,对各类角进行区分;通过操作活动角和排序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反馈练习            ( 完成目标3    8分钟)

1、课件出示。下面的角各属于哪类角?                       

2、判断:

①1平角=2直角。                 (  )

②钟面上3:00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  )

③周角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 (  )

④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

3、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横线上。

10°      95°      100°     20°   

90°      120°     180°     45°      105°     60°      360°                     

直角:         锐角:         平角:   

钝角:         周角:

4、计算角的度数。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基础题到提高题,让学生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提炼自己学到的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大千世界有无数个角,我们借助分类的方法,就可以整理的清清楚楚,生活中角无处不在,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设计意图:总结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十、说板书设计:

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角的分类

           

                 平角 180°             周角360°                             

                  1平角 = 2直角

                  1周角 = 2平角= 4直角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板书设计力求系统、清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共分三个部分:(1)平角周角的图形和度数;(2)平角、直角、周角之间的关系;(3)角的排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6:23:26 | 只看该作者
《 角的分类 》教学反思

李伟芳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分类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上完这节课我深刻的反省自己,现对教学反思如下:

一、         教育观念的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二、教学任务的反思: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2、明确锐角、钝角的概念。

3、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通过教学较好地实现了这些目标。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1、敢于放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碰撞、去思考、去发现、去建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对角进行分类的切入点有所不同。有的组以90度的角为标准;有的组以……在寻找直角与平角、周角的关系时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有的是根据度数计算出来的,有的是从图形来判断,教师敢于放手为不同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广阔的空间,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思想和方法。所以我说:大胆放手,整理和复习同样精彩。

2、善于等待。学生在探究、交流、建构的过程中,既需要空间,更需要时间作保证,不能学生一有困难,就急不可待地加以提示;更不能越俎代庖,替代学生的探究、建构过程,剥夺学生发现的机会。虽然有时学生的发现、建构并不成熟或带有片面性,但只要教师稍加引导,有时就能成为极佳的教学契机。

如:认识平角时学生初次接触用活动角展示出的平角,我让学生判断这是不是角?为什么?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分类后汇报时,学生说的理由不完善时,我不急于补充,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自己把概念总结精确。

3、不断创新。新理念下的概念课必须克服传统教学依靠背诵和重复练习等机械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得到概念不是最终目的,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语言要一针见血,将更多的说话和实践机会留给学生;二是内容安排要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倒,重复罗嗦。三是要以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巩固练习,协调知识浅显和错误认识造成的单一,让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从教学效果和练习题处理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平角和周角,清楚锐角、钝角的概念,并且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课堂中我也注重倾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课堂听讲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教学能力的反思:

上完课,觉得有很多遗憾之处:

1.时间把握不好,如周角学生很难举例,应安排学生直接欣赏教师收集的实物资料更好,这里浪费了一些时间。

2.细节处理不够细,如在揭示钝角的概念时,学生说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我只是让其他学生对概念进行了纠正,其实这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拿图中的平角去和这一组角比一比,结论就一目了然了。

3.演示周角是多少度时采用的方法不够恰当。应先旋转出一个平角,再继续旋转一个平角就成了一个周角,这样更清楚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