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15:5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经过了近一周的准备之后,《地震中的父与子》40分钟下来,我由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冷静下来,细细回味,感触很多。

语文课应该以读促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尤其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这句话早在新课程推行开始我就背得滚瓜烂熟,只是今天的课堂让我意识到,我领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课上,我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但我清楚,那只是为了读而读,是做给人看的读。草草读过两遍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己与文本的对话,应该说,这篇文字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为了不起的父子动容,便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把这种感动“传染”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并不买我的帐,在他们脸上写着的,更多是似懂非懂。在这节课的前20分钟,这种茫然一直萦绕在师生周围,我意识到了,但我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现在想想,就是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致。如果我不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如果我不是一味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
学生,而是给孩子深悟文本的时间,也许孩子们自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而感人。
今天的课堂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却不应该是包办者。我在几次试讲中,都感觉到,自己讲得过多,但就是找不到症结所在,就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现在想想,就是我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生怕他们出现偏差。可是我应该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学生的感受,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
充分备学情,强调预设。这里的预设指的不是刘校长所说的一字不差地背教学设计,而是对学习对象的充分了解。这一点我做得相当不够。我总是认为,都5年级了,有一定的阅读和感受能力了,我能感受到的,他们也一定感受得到。事实证实,我不完全对,即便是高年级,他们是认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承认并且遵循这个规律,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水到渠成。课的最后,我让同学们为故事换一个合适的题目,他们带给了我很多惊喜,甚至有的同学说“一句话的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找到我一直期待的火花。之所以拖堂,也是因为我不忍心让孩子高高举起的小手放下,不忍心扼杀孩子的表达欲望。
上完课第一感觉是轻松,接下来的就是过电影似的课堂情景,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总觉得有那么多的遗憾,于是我写了以上的反思。不求深刻和全面,只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思,不断进步和成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8: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