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周语文课开始学习说明性文章,这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一改之前的教学流程:在师生大致了解了整个单元的课文、回顾拓展与口语交际写作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主题—说明性文章。之后在教材目录上带领学生做了笔记,重点是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前三种比较好理解,我重点强调了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就是一般记叙文中的比喻句,但是只能说是打比方。
本单元第一篇文章《鲸》,在课前预习、课堂轻声读文之后,交流每自然段的内容—写了鲸的哪个当面。在女生齐读第四自然段—鲸的食物及如何进食时,无意瞥见张明重同学还举着手,我示意他把手放下认真听同学读课文,孩子很快会意放下了小手。时隔不久,他的小手又举了起来,明显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张明重,你一直举手想说啥?”“老师,鲸的'滤板'是啥?”原来人家是有问题,这是张明重很大的一个优点,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还要执着地寻求答案。“谁知道什么是滤板?”这是我的教学风格之一,学生提出问题,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大家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求助网络,最终得以解决。孩子们迷惑的眼神明亮了,我的心也明亮了,因为之前我也不是十分清楚“滤板”是什么,只是知道是鲸嘴里的一个器官,而且一直以来备课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今天,要感谢张明重这只小蜗牛,也庆幸自己愿意慢下来倾听小蜗牛的声音。
学习第五自然段—鲸用肺呼吸一部分,读到“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时,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我提醒学生:“读书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出题率比较高,有时会先把此句改成一个简单的句子,让你改为比喻句,这句话就是答案。”“老师,应该是打比方,不是比喻。”小女生吴柯凝快言快语地提醒我,“我说的是—”话到一半,我没有再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而是扑哧一笑:“表扬吴柯凝,她听讲特别用心,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她肯定会掌握得特别好。”孩子听讲专注,应该点赞,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吴柯凝的影响,会有更多的小蜗牛更加专心地听讲。有时,慢下来多花些时间引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教学本身重要。
即将下课时布置作业,陈烨昀又高举小手不舍得放下。我心想:又怎么了,今天的作业不难呢,要求又不繁琐。得到允许后,陈烨昀怯怯地说:“老师,我爸妈都不在家,今天的作业怎么签字?”我的乖呀,这个问题老师可是专门教过大家的,我还是耐着性子与孩子对话:“你怎么吃饭的?”“我在学校食堂吃。”“那家里晚上只有你一个人吗?”“我舅舅陪我。”我乐了:“舅舅也是家长啊,可以签的。”陈烨昀如释重负坐了下去。我没有就此罢手,继续追问全体学生:“如果家里真的只剩你一人,怎么办呢?”“老师教过我们的,可以找同学的家长,自己的邻居,大家都会帮忙的。”有同学抢答道。我欣慰地点了点头。更欣慰我们班有这么多可爱的、有思想的小蜗牛。
好喜欢我们班的小蜗牛,更享受每天和小蜗牛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