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反思 学校改革,究竟该往何处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8: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2001年新课改以来,各种学校改革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直重要但平静的教育似乎一夜之间热火朝天,不论对教育是否有了解和研究,人人都可以对教育问题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仿佛人人都是教育家。

这种过热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很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社会很重视教育,但并不是很重视教育工作者,其中缘由,颇耐人寻味。

目前基础教育界有三大改革,首屈一指的是国家层面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其次是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推动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再次是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这三大教育改革,不仅有理念,而且有实践,可以说知行合一、各有千秋。概而言之,新课改更多关注课堂、“新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学生,而“新教育”更多关注老师。

但教育改革从重视“双基”到提倡“三维目标”、到“绿色课堂”、“本色教学”、“道德课堂”、“新教学方式”、“创客教育”等等可以说是令人应接不暇,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疲于应对,还没充分吸收好新教改的内涵,又是匆匆奔赴下一场“改革”了。

可以说,基础教育工作者是带着困惑和焦虑在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不是也有一些负面声音传出,如去年的“新课改是否失败”之争。

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我们更多的是走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之前对于改革中的困难我们是尽力去克服,但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仿佛是雾里看花、水中观月,一种虚幻感不断袭来。窃以为,要做好相较于顶层教育改革的承接地和实践地——学校改革,我们需要在学校的方向感、骨干教师的归属感和普通教师的希望感等三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第一、解决好学校的方向感

所有的改革我觉得改革也是牵动着四面八方的神经、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学校的方向感问题,并不是一个很虚的话题、相反它和一所学校的发展、改革、师生关系、幸福感等息息相关。在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体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吃大锅饭”问题,干多干少都一样,最容易打击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出现由于“稳定”而导致“温水煮青蛙”般的“职业倦怠”。

所以在改革、转型前先解决好学校的方向感,而解决好学校方向感的问题,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发挥教师在学校事务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选择主体地位。毋庸置疑,学校的主人是学生,但学校事务的主人应该是全体老师,领导应该是全体老师中的思想引领者。而且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且具体的。让教师更具幸福感,学生才会更有幸福感,这应当是是学校发展和改革的使命之一。

第二、保障好骨干教师的安全感

与学校发展方向感紧密联系的就是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不得不说,虽然是在人格和法律上是人人平等,但人的能力确实有大小之分。一所好学校,就应该让骨干老师和优秀班主任能够在体制内脱颖而出,占据更佳的教学管理地位,发挥更好的教学、管理、科研和后勤保障作用。但同时需要也需要注意用集体的力量来规范他们,促进学校的高位发展、高质发展、高品发展。

但由于一些学校没有解决好方向感的问题,导致这些教学、管理精英人心惶惶,基于寻找更好的出路而频繁跳槽,而且现今考试评价机制导致不少骨干教师过于短视、过于重视短期利益而放弃对教育的深层思考和深耕细作。其实老师合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学校和社会的范围内应该尽量得到满足,当然更应该突出的是“依法治校”。但教师毕竟作为太阳底下光辉的职业,如果连安全感和归属感都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就很难谈到自我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提升了。

第三、保护好普通教师的希望感

普通教师对于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对于渴求自己的付出和收获能成正比是有很强烈的期待和希望的。而这种希望应该在学校的改革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学校事务的决定中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和求实创新。只有保护好普通教师的希望感,那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8:11:27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改革,究竟该往何处去?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邱朴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3: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