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军之路”观后感:苟利国家生死以
近日,《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映,特别是两集“强军之路”,以习总书记亲自领导决策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主线,深入解读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也让曾入军伍的我思绪联翩。
忆及高中的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解读了林则徐的一首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尤其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作了特别的讲解,它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当时,我们大多数人并没能真正理解。直到后来入伍当了兵,经历过几次生死考验,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第一次生死考验,发生在1987年的暑假前。那时,我在空军电讯工程学院读书。一个大雨天的早上,学校接到地方政府请求支援的报告,请求支援抗洪救灾。我们队奉命到长安的一个河段,抢救一个位于河段边上的渔种场堤坝。我们到的时候,圆弧形的堤坝在大水冲击下,已经开了一个小口,情况万分危急。我们99个同学分成两队,一队手挽手组成人墙挡洪水,一队搬石头、沙袋,填补缺口、加固堤坝。刚把石坝筑牢、起身上岸的时候,更大的洪水便如猛兽般袭来。当时只想着“听命令、尽职责”,而事后想起来,确实后怕得很。
第二次是1991年7月,在江苏金坛。连续几天的大雨,使得江河水位猛升。按照抗洪抢险指挥部指令,我分队指战员分成三组,一组战备值班,一组抗洪抢险,两班轮流,另一组是由12名骨干组成的“敢死队”,随时候命到最危险的地方抢险救灾。第一天,抢救城市低洼处的农药仓库里的农药,那真叫惊心动魄。早上9点进仓库时,仓库刚进水,水位在脚腕处,中午11点水位就到了膝盖处,我们没敢吃午饭,到了2点水位到达肚脐眼,傍晚4点半水位到了齐脖深。幸好我们先从低处先搬的东西,到了傍晚水位最深不便行动时,农药全部搬完,没有造成公共危害。等我们上岸吃过饼干回头再看时,整个仓库已经被洪水淹没了。第二天傍晚,我部接到市抗洪抢险指挥部指令:长荡湖险情危急,“敢死队”立刻赶往09段堤坝。到达的时候,已经有大队的人马在搬沙袋了,因为天黑,看不清有多少人。我们刚下车,指挥车上就传来指令,堤坝可能决口,其他人员撤离,“敢死队”抢堵涌点,注意安全。其他人员撤离后,留下三个“敢死队”约40人在拼命抢堵涌点。当时水浪很大,沙袋抛下去就不见踪影。由于太累,我腿一软摔进了“涌点”,手无意中抓住了湖边一棵树的树根。沙袋就从我的胸前落入水中,效果却很明显。我灵机一动,立马上岸组织几名队员砍下其他树,用绳子拴在一起,抛在“涌点”前,两边打桩拉着。这样一来,沙袋就固定下来了。经过约半小时的奋战,堤坝保住了,“敢死队”也安全了。
第三次是1994年,浙江长兴。夏天的一个下午,连值班报告:接到山下的浙江水泥厂求救电话,厂里失火了!火情就是命令!我部迅速集合20名指战员,乘坐卡车下山救火。原来平时要开40分钟的路程只用了23分钟。险象环生的盘山公路,车速快了真的令人心惊肉跳。不过,我们的驾驶员是第五年的老兵,或许也有火情的原因,大家并没有特别的担心与害怕。到达现场,战友们身上浇一桶水,就冲进火场,灭火、救人,梁掉下了、门倒下了、火焰窜过来了,战友们没有丝毫畏惧。火灭以后,个个成了“黑人”,还有2名战友等总结后才发觉自己被烧伤了。
我总结当兵20多年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不只是为自己活着。新兵连第一堂政治课上指导员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欢迎新战友到部队大熔炉里来锻炼!”
去年战友会上,听着自己带出来的、如今在各条战线上的战友们汇报自己所取得骄人的业绩,我心无比欣慰。
我们的人民军队,不但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的任务,还承担着培养讲责任、守纪律、敢担当的建设祖国人才的重任。
从部队大学校出来的人似乎都更得什么叫“苟利国家生死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