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爸爸妈妈都是质朴的农民。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妈妈从不会对我讲什么大道理,也不会直白的对我说“爱”,如果非要找一个词去形容他们的话,应该就是“内敛”吧。如果你要问,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我可以告诉你爸爸妈妈对我的教导,想必看完你会明白的。
从小学到大学,爸妈并没有对我有多大的干预,但他们却在行动上深深地影响着我。记得那时还在上中学,爷爷身体很不好,爸爸经常不在家,而大伯因为家庭关系无法照顾爷爷奶奶,姑姑离得太远,所以照顾爷爷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肩上,虽然有时候有我跟弟弟的帮忙,但依然无法替妈妈完全分担,而爷爷却还总是很严厉,脾气也不好,一点的小事儿就要吵吵个不停。每当看到爷爷发脾气,妈妈就默不作声,我经常会问妈妈:“爷爷有时候明明是错的,您为什么不跟他争辩呢?”妈妈只是摇摇头:“你爷爷年纪那么大,即便他做得不对,我们也不能跟他计较,他身体又不好,出又出不去,一个人在家里待着,难免会脾气不好的,你跟弟弟要多陪爷爷说说话,帮他缓解一下心情!”在后来的几年里,我经历了爷爷的病逝、大伯的癌症、奶奶的偏瘫,而不管是谁,照顾他们的都是爸爸妈妈。爸爸总会说:“我兄弟姐妹不多,所以不管多难,都要照顾好你爷爷奶奶,你的大伯他也不容易,身边没有一个亲近人,只有你姐,她一个女孩子,我不能不管的,更何况你小的时候还是你大伯拉扯大的。”就这样,爸爸妈妈教会了我“孝顺、感恩。”
后来,大学毕业,我来到郑州,虽然离家不算太远,但因为各种问题,对家无比依恋的我回家的次数没有上学时候频繁了,妈妈也总在说:“没事不要来回跑,平常上班就够操心的,周末没事了歇歇。”可一有空闲回家了,妈妈总会让我跟她一起去姥姥家,帮姥姥捯饬屋子,洗洗涮涮。我心里明白,妈妈觉得姥爷不在了,姥姥一个人还要帮舅舅照顾孩子,挺不容易的,她在尽力帮姥姥减轻负担。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虽然我没有养小孩儿,但我知道爸妈的不容易。
他们教会我的不只是孝顺,还有节俭,更多的还是爱。之前的母亲节,给妈妈打电话,要给她买套衣服,不曾想妈妈一口回绝了:“虽然你上班时间不短了,但在郑州扎根不容易,买房子需要钱,生活开销也不小,我能穿的衣服还有好多,又不缺,不一定非要穿新的。你爸我俩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自己一个人不要总是大手大脚的……”本来跟妈妈打电话挺高兴的,可听完她这番话,一向坚强的我哭了。
家风是什么?我真的说不上来,我只知道在我小小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的教诲如雨点,润物细无声。我跟弟弟在他们的教诲中健康成长,进而出类拔萃,不久的以后,这番教诲会带到我们各自的小家庭,一代一代就这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