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家庭教育反思 小苦不吃吃大苦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7-8-5 08:22
标题:
家庭教育反思 小苦不吃吃大苦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上面新闻提到的家长及孩子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我们作家长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想想都让人害怕。这种现象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吃苦耐劳的培养和锻炼,所以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这些坏毛病,那么长大了始终没有从这种环境中走出来。“啃老”不能“自食其力”也就很正常了。父母该放手的时候没有放手,本该孩子担的责任,没有担起来;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父母大包大揽; 本该孩子吃的苦,父母早替他规避了。所以就造成了以上这样的现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沉痛的教训。
在部队带过兵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慈不掌兵”说的就是该严厉的时候没有严厉,纪律松驰,训练时降低难度或标准,“心慈手软”过分的保护溺爱士兵,结果就会在战场上使其付出慘痛的代价甚至是生命。平时对战士的过分保护和溺爱,结果在战时或执行任务时却要受伤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代价。其实就实例中透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宽是害严是爱啊!
所以才有了平时的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这是每个军人必经的过程。逃避这个过程,后果往往很严重。于是就有了“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一经过无数实践得出的至理名言。
那么,我们在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在部队带兵的道理差不多,该孩子承受的,该孩子吃的苦,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不能代劳,这个过程不能省略。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该吃苦的时候,我们心疼她,没有让她吃苦,当时孩子是舒服了,我们做的也好像是心安理得,可我们总不能代她做一辈子吧。那将来呢,她终要走向社会的那一天,我们也终将离她们而去,那时她们怎么办?以前欠下的,这时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心血、苦难给补上。这就叫小苦不吃吃大苦。
我们小时候,家在农村,平时有很多农活要做,给庄稼担水浇地、锄草、施农家肥、割草喂牲口等等,大人根本忙不过来,每到星期天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是父母最好的帮手。如果利用周六周天在家写作业那简直就叫奢侈。作业都是晚上在煤油灯下完成的,白天根本不属于写作业的时间。而到夏天收麦子收豆子的时候,对时间要求很紧,用农村的话就是“焦麦炸豆的时候”意思是麦子、豆子都在这个时候成熟,该收割的时候必须赶快收割,颗粒归仓。若再等两天,甚至就过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麦粒、豆粒被太阳这么一暴晒就会熟透炸裂掉到土地里,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培育就付之东流了。所以就要抢收,加班加点的收割,我们利用上学前,放学后跑到地里帮父母收麦子,那种滋味,真是难受,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晒得滚烫的土地,手里拿着镰刀,依着麦畦,弯腰弓背,将畦畦麦子割下、收拢、捆扎、一捆捆的背到地头板车上。穿长袖太热,穿短袖麦秧又刮拉胳膊,汗水浸着被麦秧拉破皮的胳膊,钻心的痛。那滋味让我们农村的孩子记忆犹新。秋收时分,战线拉的比较长,收割稻子、掰玉米、砍玉米杆等等也从未落下,那时父母都给我们分好工了,不干完休想回家,学习时间全部由自己找,根本不会给你整块学习的时间。
想想那种日子才真叫苦,但却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考上军校后参加“入校魔鬼训练营二个月”,训练强度大到几乎让人脱层皮,但凭着自己小时候所吃过的苦和扎实的“吃苦功底”最终还是挺了过来,通过了近乎惨酷的军事训练。而那时的淘汰率也一度达到35%!近30门军事训练科目,有两门不及格就要被淘汰。
这些是自己的历程,自己挺了过来,主要就是父母没有把我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养,和他们一道参与所有的农活中来,让我过早的体会到苦的滋味,后来才奠定了我在军校能经受住这个考验的事实。
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通过吃苦,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为平顺。但是有了吃苦的经历,起码会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点积淀。
也并不是说现在的孩子都要过那样苦的日子,社会一直在进步,现在乃至将来,孩子们不可能再受到那样的苦。但他们的品格里应该有苦的概念,应该有吃苦的精神。
小时吃苦不算苦,老了吃苦才真叫苦!在应该吃苦的时候不要选择安逸,自然的,在应该安逸的时候,也不会吞下苦果。不要做小苦不吃吃大苦,小亏不吃吃大亏的傻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