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 构建知识体系时应注意的事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07:4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构建知识体系时要渗透文明史观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的主要内涵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如从经济上来说,可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把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经济的现代化。比如在构建关于工业革命的知识体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工业革命使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但同时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打破思维定势,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随着知识体系的形成,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在不断增加,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干扰也在不断增强,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不能根据新问题灵活变通,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现象。比如题目里明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时,学生却不是根据材料,而是把和这一问题有关系的所以答案都写上去,出现了画蛇添足的现象。

(三)构建知识体系时要注意灵活性

历史知识繁多而复杂,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现有的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专题体系下,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构建知识体系。如对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内部三种文明进行整合:把必修一古代中国政治、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必修三古代中国思想、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相整合;也可以将中国史置于世界时的背景之下:把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和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为主题整合起来。

只有当知识纳入一个体系中,找到确切的位置,与相关知识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时,才会牢不可破。因此,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这些分布在不同模块中的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实现二度整合,全面理解知识,认识历史。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形成从点到面的体系。这种整合的注要功效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掌握知识发展脉络,完善思维过程,形成横向的“单元式”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更加完整地认识历史。人们常说:“授人鱼,仅供一餐;授人渔,则享用一生”。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为了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教师要应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并掌握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总之,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而只有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才能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