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9-4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投影展示A)
研究内容
| 陶瓷导电吗?
| 使用仪器
| 电池、导线、小夹子、灯泡
| 方 法
| 把陶瓷连在电路中
| 注意事项
| 连好线路,不要短路
| 生:我们组打算研究陶瓷是否导电,我们需要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
个夹子和一些导线。我们想把陶瓷片连在电路中,看看它能导电吗?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生:我想提醒他们在连电路前一定要先检查电珠和导线。
生: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注意的。
师:我觉得这个组的同学设计方案很清晰,特别是汇报的同学,讲的头
头是道,多好呀,你们呢?能不能比他讲得还好?(能!)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一组的方案。
(投影展示B) 内容
| 陶瓷燃烧吗?
| 仪器
| 蜡烛、火柴、试管夹
| 方法
| 烧
|
生:我们组研究陶瓷燃烧吗?我们需要蜡烛、火柴、试管夹。我们打算把陶瓷放在火烧烧一烧,看看他们燃烧吗?
师:你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
生:我觉得写得很简单,很清楚,有可操作性。
生:我建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用火安全。
生:是不是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
生:谢谢你的提醒,老师,有没有准备抹布?
(教师给各组学生分发抹布)
师:大家的方案都不错,现在咱们就来按照各组的方案来领取仪器,开始实验吧。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科学探究
师:你觉得你们的方案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如果没有,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案分别研究吧,小组长安排你们组的成员来领取仪器。
(学生取仪器进行研究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在汇报中没有发言机会的小组)
师:说一说你们探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做的是陶瓷能不能导电的实验,我们把陶瓷连在了电路中,我们发现电珠不亮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陶瓷不能导电。
师:你们研究的很棒,这个同学汇报也很好,条理非常清晰。
生:我们研究是陶瓷的吸水性,经过反复的研究,我们发现陶瓷颗粒紧密的一面吸水性差,颗粒松散的一面吸水性强。
生:我们也做了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带有釉面的那面不吸水,断裂处没有釉面的 能吸少量的水。
师:是这样吗?陶瓷是不是吸水,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到,陶与瓷的烧制过程不一样,烧制瓷器时要求的
温度比较高,所以颗粒就紧密一些,不吸水。陶在烧制的过程中温度低一些,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吸水。
师:你了解的知识真多,看来平时你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生:我们组研究了陶瓷是否燃烧,我们把陶瓷放在火上烧,结果,发现
陶瓷不能燃烧。同时我们还发现陶瓷的传热性也不是很好,我用手摸了摸陶瓷不接近火的一端,不是很热。
师:还有意外收获呢,真棒!
师:今天我们的成果真不少,来,看一看,我们学会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陶瓷的很多特点。如:陶瓷很脆,很硬,不吸水、
不导电、能传热但是能力很差。(教师板书)
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人文性。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成功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
科学探究不是机械的模式化活动,而是有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探究的结果。教师应选择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本课设计了“china与中国”的谈话内容(如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兴奋的探究情绪,充满激情的投入,学习完全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
在探究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功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我也行。在语言上,儿童化、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可以使他们更放松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下充分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演绎脚本,而是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决不能一味追求探究的完整性和程式化,应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需求,让探究不留痕迹,返璞归真。本课有关猜测的环节,我做了精心安排,把简单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剔除出来,不再重复探究,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新知。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真实,同时也使探究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更具亲和力。
本课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框架式,在确定了诸多研究主题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乐于“自己当家做主” ,愉快地投入到探究中去。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都投身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究之中了。这样,探究活动具有了个性化特征,变得兴趣盎然了。即使在探究中,也没有教师刻意的、生硬的指导。学生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探究活动的细节
成功在于细节。具体而言,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抓住教育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时,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方案更加完善了,而学生建议实际上都是琐碎的细节。科学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一处提到细节问题,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体会出对此的重视,探究本身就是一项事无巨细的事情,只有细节问题掌握好了,才能保证实验、观察的顺利进行。本课在执教中,力求完善每一处细节问题的同时通过学生提建议,教师“典型暗示”等方法有成功的避免了细节问题的琐碎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从本课的教学效果和与会领导老师们的反馈来看,探究不再是直露的,而变成了学生隐性的探究需求,课堂上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探究活动如同春雨润物一样融入到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探究因具有了人文色彩而更加丰富多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