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5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七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水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热情地讴歌水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采茶舞曲》?
二、表演《采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采茶舞曲》?
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三、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1-9 14:53:59 | 只看该作者
好,借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8-30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
  (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 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
  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三,总复习。
四、课堂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荡秋千》、聆听《山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荡秋千》:?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
  (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
三、聆听《山童》:?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孩世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小孩世界》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
  (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 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
  4.第二乐段识谱的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
  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三、为歌曲伴舞:?
  1.由于这首歌曲富有现代的气息,曲调带有通俗歌曲的风格,因此建议用现代舞动作为歌曲伴舞,更能表现其风格特征。?
  2.只要是双拍子的现代舞步都可以,如迪斯科舞步、恰恰舞步等。?   3.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舞,烘托其气氛。?
四、课堂小结,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 )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三、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巉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三、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
  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表演《《荡秋千》》、《《小孩世界》》,体验其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回声》:?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人对5人。5人模仿?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三、 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 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四、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五、课堂小结,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0 1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