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诱惑,但学生对诱惑的理解更多偏向于诱惑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具有片面认识的特点。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促成学生能够全面的分析和看待问题。
教师行为:通过学生对正反诱惑的例证,说明良好的诱惑激励着我们成长和进步,不良的诱惑对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对于诱惑如果运用得当,它就是一种良好的诱惑,反之就是一种伤害。
(四)“感谢诱惑”——说说你生活中受到的良好诱惑,它们对你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重点分析——“领奖台的诱惑”,这是一个教学重点。
它有两层含义:一要理解中学生渴望成功与荣誉,想得到掌声和鲜花,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也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重要方面;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累计 30 节
课题 第八课《学会拒绝》 课型 新授 备注
二要说明想要成功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比如合理的竞争、参加课余辅导等来获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良好诱惑,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体验,并能积极地影响每一位同学,促成大家共同进步。同时与学生的学习现实紧密联系,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共同提高。
教师行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并做好简要的板书记录,让学生形成一个更直接的全面感受。
(五)“不良诱惑——我心中的痛”。
活动要求:1、写写社会生活中你经历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不良诱惑,它可能对你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2、教师准备每生一张小纸,可以使用自己的虚拟名。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教育反思行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去提升对不良诱惑的认识,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在同伴心中也能平等的感受到不良诱惑确实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教师行为:教师搜集学生的“痛”,并把学生的“痛”打乱,分发到四人小组中,让学生讨论同学的这种“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认识。并让一位同学总结发言。
(六)教师展开:根据学生所谈到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做好几个链接:链接一:“金钱——取之有道”讨论活动
链接二:议一议——我们对游戏机,对网络游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识?
我们对游戏机,对网络游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度”?(这是一个难点)
链接三:通过观看影音资料——**功的危害、黄毒赌的诱惑。
通过阅读书本上有关黄毒赌和邪教的诱惑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毒品诱惑由中学生常见的吸烟现象人手,赌博诱惑由中学生常见的不当娱乐方式入手,不健康信息诱惑引用了中学生常用的垃圾信息的名词,邪教诱惑由末成年人受邪教毒害的悲惨实例人手,这样就便学生更明确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
设计意图:我们要重点分析可能对学生产生严重危害的行为,例如游戏机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学生再一次提高认识,并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行为:作好引导,并作好几个知识点的连接。在做课件时要作好超级链接。
(七)情感小体验——我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强吗?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累计 31 节
课题 第八课《学会拒绝》 课型 新授 备注
《寻找诱惑、了解诱惑》二课时教案
测测你的自控能力:
1、期末快到了,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这时电视台播出你喜欢的电视剧。你( )
A?对电视剧忍痛割爱 B?看完电视再复习 C?放弃学习,看电视
2、在寒冷的冬天,你 ( )
A?每天都能按时起床 B?偶尔睡一睡懒觉 C?经常留恋温暖的被窝
3、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随心所欲地谈天、看小说,你 ( )
A?一心学习 B?一边看书,一边和同桌聊天 C?随心所欲地玩
4、正做作业时,朋友们喊你去玩,你 ( )
A?委婉地拒绝 B?匆匆忙忙赶完作业,再去玩
C?立即丢下作业,飞奔而去
5、当你心情烦躁,什么事也懒得做的时候,你 ( )
A?也能坚持当日事当日毕 B?勉勉强强应付C?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
6、晚上,你做作业,有人在打扑克、玩游戏,你 ( )
A?专心致志地学习 B?心猿意马地做作业
C?不做作业,跑出去玩或看他
7、老师在上课,但你还有一本小说未看完。你 ( )
A?聚精会神地听课 B?边听课边看小说 C?聚精会神地看小说
8、你通常( )
A?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认真学习 B?只有老师守着你,才学习
C?老师盯着我,我也只装装样子,不认真学习
9、上课时,你的同桌热情地想和你聊天,你 ( )
A?不理他(她) B?漫不经心地应付他(她) C?和他(她)聊天
10、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 ( )
A?马上决定去学习 B?先娱乐、再学习 C?尽情娱乐,忘了学习
(计分方法:选A计5分,选B计3分?选C计O分。全部题得分之和与自控能力的关系如下:
45一50分为能力很强,35一44分为能力较强,25一34分为能力一般,15一24分为能力较差,15分以下为能力很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体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了解自己的心理,通过这种内心感受来了解、来提高学生的抵制诱惑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