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2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合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rar (292.15 KB, 下载次数: 10603)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3. 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4. 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
三、巩固和练习。
1,        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        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        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        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        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4,        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 4课时:走进网络
教学目的: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        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        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        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        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        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        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结合实际讨论赢利和亏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亏本是通过和每月成本进行比较得到的,在议一议,算一算每月营业情况后填表。
五、实践活动。
  分小组调查, 对“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数学公式和概念,这句话的态度, 作好记录,填入表中。让学生由此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


第4课时: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复习,使学生对图形的变换、除法、方向和位置、生活中的负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对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一、说一说:
多举一些生活中用负数表示的数据 ,让学生说说它的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生活中的负数。
  二、做一做:
         练习时,要让学生明确填表前首先要确定以每天平均做作业时间为标准,超过时间为正数。不足时间为负数,然后再填表。
三、画一画:
         复习画旋转90 o后的图形时,先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明确是围绕哪一点旋转,再动手画一画。平移时,先让学生知道平移是将原来图上每个点都移相同的格数,再移一移,画一画。
四,        算一算:
练习第四、五小题, 采取计时的方法四人小组进行比赛,每小组第一名老师给于表扬。
五,        量一量:
练习第6题,以学校为观察点,四人小组一起量一量、说一说,建筑物的位置和距离,以及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六、看图回答问题:
  前三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学生独立完成,第四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再回答。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统计
第1课时: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        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        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        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        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
教学目的: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        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重点:
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栽蒜苗(三)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
3、完成“试一试”中的第一题。
  1)师生按要求共同演示。
  2)同桌互相摆、说。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5、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1)同桌互相讨论 。
  2)意见反馈,相互补充。
学生动手测量
小组交流讨
学生自己演示,逐步体验。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和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从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体会两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
理解到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6、课堂小结。
7、作业布置:练一练的第二题。        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第  1 课时::温度。
教学目地: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        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        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        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        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        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        试一试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 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   和5 ℃  的比较,1℃  和0 ℃  的比较,0 ℃ 和 零下2 ℃ 的比较,零下2℃  和零下5℃  的比较等。
五  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  1℃0℃  0 ℃〇─2℃  ―2℃〇―5℃
                                                                                                               










第 2 课时:正负数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收集数据,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
二,        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 ,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
2        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        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        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
+5、—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四,        试一试。
        1,     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    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   
3,        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 电 梯的上升与下降等
五,        巩固与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
  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
板书设计: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5、+6、+12、+100。
             -2、-3、-15、-123都是负数。
              5或+5读做正5,  -2读作负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 3 课时:练习九。
教学目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能较熟练的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一、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练习。
练习九第一题,先比一比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捡查。
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
    练习九第2、3、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那些数据可以用负数标示,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三、比赛中的负数。
    练习九第4题,比赛的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助这一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用正负数表示胜负的方法,再写一写,算一算。
四、用正负数填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比赛。
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题。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二、综合练习                
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
完成75页第2题。               
2.填一填。
完成76页第4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
3.想一想,算一算。
完成76页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三、联系实际   运用数学       
完成75页第3题。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四、趣味数学       
学生完成76页第7题。
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               
五、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参考教案】练习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试商、改商的算法
2、体会发现的商不变规律,运用大小括号进行运算。
3、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口算比赛
学生抢答,小组完成。
二、模型练习;
1、学生根据课件,独立完成笔算,小组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的正确率高?。
2、引导学生观察,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
                           345÷31
                商是一位数     312÷54            商是两位数
                               315÷35       
                               465÷46       
(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说自己估算的理由,最好不要通过列竖式来得出正确结果)
电脑出示情景图:开完运动会了,四(3)班的同学获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此学校奖励500元给你们购买奖品,你们能帮老师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运动会采购奖品,让学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在班上交流。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举例计算。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2、完成“练一练”,特别是第7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说一说从第7题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四、回顾知识:
1、各小组完成知识构架图
2、说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
完成实践活动:大数估算问题。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
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
教学过程:
1、        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
2、        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3、        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        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1)        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2)        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3)        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5、        数对学习
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
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
6、        巩固练习
1)        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
2)        把地图填写完整
6、游戏:寻找秘密点。游戏激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采用采访的形式
2)学生完成座次表
3)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
A:学生口答
B:学生上讲台展示作品,并说出理由
C:学生尝试完成
D: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E: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种表示方法,并能正确的找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数对表示法。

第2课时:确定位置(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
小方向盘纸、小猴纸片、小鹿纸片、小熊猫纸片
教学过程:                       
1、        探究新知
1)学生看图,收取有用信息。
2)学生用工具测量它们的方向。
3)把学生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
2、出示情境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每组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
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       
二、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
     240÷30=    440÷20=    80÷20=             360÷90=
120÷40=    4800÷400=   2400÷60=        9600÷800=
三、实践应用       
出示73页第3题。
思考:一捆铁丝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观察与思考       
出示73页“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淘气的计算过程,你受到什么启发?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五、布置作业       
回家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第十二课时   抗震救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
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  ],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
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鼓励算法多样化。指出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正)
三、        知识应用及拓展。
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四、小结本课。





【参考教案】抗震救灾“中括号”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                
            (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74页“算一算,比一比”
这两组题有什么区别?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完成“练一练”。
A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B同桌交流。               
四、总结       
板书设计       

〔    〕叫中括号
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十三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
2、体会商不变规律,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
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参考教案】国家体育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谈话法;联系实际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数据,而且有的数据还很大,那么,你能真正体会到大数的实际意义吗?               
二、玩中学       
1.引导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数据信息。
如教室面积的大小,课桌面积的大小及学校操场跑道的长短等。

2.小组活动1。
A.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描述1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的大小。
B.统计学校的学生数,明确“一万”“十万”的大小。
C.对于10万人,20万平方米,小组内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进行描述吗?
全班交流。
3.说一说。
介绍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以亿为单位的数。
   4.小组活动2。
      A.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要多长时间?
      B.1万字的书占多少页?1亿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C.估计自己1步的长度。
      D.估计一亿粒大米的有多重。        “亿”的大小,巩固建立的表象。       
三、学中做                
出示一组收集到的数据。
   1.海洋里各种鱼虾的种类超过15亿种,每年我们从海洋里捕捞约1亿吨鱼虾。
   2.我国冰川和永久性积雪的覆盖面积约7亿平方千米。
     体会15亿、1亿、7亿的多少,同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做中得               
回家后收集一些较大数的相关信息,与同学交流,谈感受。               




第十课时     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2、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
3、分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完成。
二、建立模型。
行驶距离/千米        4        8        32        64
行驶时间/分        2        4        16        32
行驶速度                               
(1)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3)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4) “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
(5) 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
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三、        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
10÷2=        600÷20=
20÷4=        300÷10=
40÷8=        60÷2=

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
3、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
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四、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参考教案】教学内容:探索与发现(四)        商不变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谈话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找寻一种新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投影仪出示:
8÷2=4                          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80÷20=                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200=                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0÷2000=
2、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三、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观察72页“试一试”的两种计算方法。               

       






四、尝试运用       
出示73页练一练第1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