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30|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DOC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1、纸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即“甲骨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又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从此,纸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
    2.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发明的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讲用竹片做成的书。第3、4、5自然段讲写在丝绸上的书。第6、7自然段讲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第8自然段赞叹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
    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    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显示)。
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    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习。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习5、6。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习4、7。



2、地球什么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首儿童诗。它用诗歌的形式,写出儿童心中地球的模样。全诗共8节。第一节写“我”为了要“看看地球什么样”,“坐飞船”飞到天上。第2一7节都是写我坐在飞船里,从天空看到的地球模样(第2节是总写,第3一7节是按地貌分写),第8节写“我”知道地球什么样了,所以又坐飞船回到了地球。
    二、教学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3、各自书面填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2、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教学过程:
一、第6题。
    1、让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的不合适的词语。
2、让学生说说如何修改,可让程度好的学生讲讲修改的理由。
3、书面练习。
二、第7体。
    1、将次序混乱的6个词语,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可请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划出其中两个和心情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其余4个词语顺序该怎样排列。
    2、从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一读,想想“果然”一般用在什么情况下,然后要求独立写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五、        课堂作业
课作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        学习课文,了解筷子种类之多,使用之广;学习顿号的用法。
3、        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1段
1、        自读,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        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想法?
三、        学习第2段。
1、        指名读,说说筷子最初为什么叫“快子”?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快子”的由来。
四、        学习第3段,体会顿号的用法
1、        帮助渔夫很快喝完稀饭的快子,后来怎么被叫做筷子了?
2、        皇帝不用筷子,这说明什么?
3、        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 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
4、        读最后一句,体会顿号的用法。
五、        学习第4段
1、        读第一句,说说这一句写什么?
2、        读第二句,进一步体会顿号的用法。
A、        他们是谁?
B、        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这么多顿号?
C、        课作5
3、        学习第三句。
A、为什么要特别点一点“西方人”?
B、这句话后面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C、你知道使用筷子有什么好处吗?
D、        朗读练习(!)
六、课堂练习
1、        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段的意思。
2、        填空:课作3、5
3、        用“谁生活在什么地方”造句,完成课作4
4、        理解句子意思
A、        皇帝也学着用筷子吃饭。
                 皇帝很谦虚。
      这句话说明 筷子是老百姓先会使用。
                 皇帝很愚蠢。
2、全世界有14亿人使用筷子。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不多。
   这句话说明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占大多数。
              筷子的流传很广。
*作业设计
一、        比一比,再组词。
快俩印洲鱼导周稀
筷两映州渔异绸希
二、造句
1、        自豪
2、        了不起



□ 借条、收条和领条(习作练习)
一、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初步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能区别这三种条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和书写格式。
2、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时,内容要点的确定和文字的组织。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的用处,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理解借条的用处
1、        自读课文第1、2段
2、        讨论
A、        在什么情况下要写借条,写借条有什么用处?
B、        强调相互熟悉、了解的个人之间借用少量的钱物不必写借条。
C、        课文中写谁向谁借?借什么?数量多少?准备什么时候归还?
D、        谁写借条给谁?
三、理解借条的写法
1、        自读3-6段
2、        讲解内容、格式
A、“今借到”
*位置在哪里?
*表示什么?
B、正文部分
*这部分格式有什么要求?
*正文应写清哪些内容?联系赵玲写的借条的具体内容回答?(向谁借?借什么东西?数量多少?归还日期?)
*还应注意什么?(数字要大写)为什么要大写?
*巩固正文格式和内容
指名说正文的写法
C、        最后部分
*最后还得写上什么?写在什么位置上?
四、练写借条
        教室有一把椅子坏了。郭轩宇向姚老师借一把榔头。借的日期是12月25日。准备第二天用好后归还。
1、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评议
3、        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能区别这三种条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练写领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借条的用处和写法
二、交代本课学习内容
   认识收条和领条的用处和写法,能区别
三种条据的异同,练习写领条。
三、认识收条和领条的用处
1、        收条:收到别人还给你的钱,应退回借条或写一张收条,表示已经收到。
2、        领条:向公家领取钱物,写领条,表示已经领到。
四、区别三种条据,学写收条和领条
1、        自读3-6段
2、        讨论异同
A、        写这三种条据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收条和领条不必写归还日期,为什么不同?
B、        相同点有哪些?
3、        小结收条和领条的写法
4、        练写领条
A、        独立完成,指名2人板演。
B、        集体评议
C、        订正
五、总结
1、        你学会了什么?
2、        借条、领条、收条的格式和内容



练习8
教学目标: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1、口头修改。
    2、书面修改,然后说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二、第2题。
生练习,然后让学生探讨每一组字的特点,体会偏旁与意思之间的关系。
三、第3题。
明确题意,练习。
四、第4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分类练习,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从中明白概念。
3、把词语分3类写下来。
4、说说起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五、第5题。
    1、启发学生读题目和例句,明确要求。
2、鼓励学生口头说一说,应该怎样把句子补充完整。提倡拓展思维,寻求不同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默读理解第3段的叙述顺序及内容
2、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所写方位及冰雕。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解题
1、        揭题,读题
2、        冰灯是怎么回事?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        出示自学提示
A、        课文写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看冰灯?
B、        第2、3、4段分别写冬冬在什么地方看冰灯,看到哪些冰灯?
C、        你最喜欢的冰灯有哪些?说说理由
2、        自学
3、        逐题讨论
三、学习生字
1、        自学
2、        检查
A、        读字组词
B、        分析字形:赏、佛、腾
C、        辩字组词
赏()防()宫()
尝()仿()官()
D、        写出近义词
观赏、闪烁、仿佛、奔腾
E、        解释词语
报晓、引人注目、晶莹透亮、神气活现
四、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辩字组词
3、        写出近义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冰雕的美丽和冬冬观赏冰雕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
3、能默读课文第3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听写词语
二、第1段
1、        默读
2、        这一段交代了有关看冰灯的哪些情况?
3、        观赏能不能换成观看?为什么?
三、第2段
1、        默读
2、        这一段写冬冬在哪里看冰灯?
3、        冬冬在公园门口看到些什么?
A、        它们分别是怎样的?
B、        一座座冰雕指的是哪些冰雕?
四、第3段
1、        默读
2、        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冬冬在哪几个地方看冰雕?
3、        冬冬在这两个地方分别看到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4、        齐读
五、第4段
1、        默读
2、        这一段写冬冬在哪里看冰雕?
3、        课文写了哪些冰雕,重点写什么?
4、        冰雕动物园为什么最吸引冬冬?
A、        种类多:例举一系列动物,省略号
B、        各具特色:理解奔腾、报晓、活泼、笨重的意思,体会大象、小猴的特点
C、        栩栩如生,充满动感:在文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D、        造型巧妙:小猴骑在大象背上
六、第5段
1、        默读
2、        课文还写了哪些冰雕?
七、第6段
1、        齐读
2、        天寒地冻,为什么冬冬一点也不觉得冷?
八、总结
1、        齐读
2、        课文第3段中各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九、朗读练习
1、        自由选择练习
2、        范读
3、        指名读,评议



△ 筷子的传说
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13个,区别“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理解新词19个。
2、        会按“谁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道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区域。
4、        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用法。培养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 筷子的传说
      快子:树枝
      筷子:细竹
            种类繁多:玉石筷
                      象牙筷
                      金筷
                      银筷
六、教学后记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区分“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
2、        知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理解“传说”,教学“筷”。
筷为什么是竹字头?由此可见——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思考:传说中第一双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2、        反馈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        默读,划出新词。
2、        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筷,()结构,查()部,部首在()。
烫,()结构,查()部,部首在()。
嫌,()结构,查()部,部首在()。
印,()结构,查()部,部首在()。
3、        小结
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上,有时在下;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右,有时在左。
四、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        回顾部首查字法步骤。
2、        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这个字有几种意思。
3、        独立查“印”,说说你是怎样分步查到的。
4、        比赛:课作1
四、        巩固部首查字法,区分形近字。
1、        区分“鱼”与“渔”
A、第一双被称为快子的筷子是谁发明的?
B、渔夫的渔是什么意思?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来。
C、以捕鱼为生的人叫——。“鱼”与“渔”意思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查鱼,该查什么部?
D、小结:大多数独体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这个字,如“骨”“弓”等。
2、        区分“两”与“俩”的不同用法。
A、        用部首查字法查“俩”,说说他的意思。
B、        “两”和“俩”谁的使用范围大?为什么?
C、        课文中“两个渔夫”明明指人,为什么不用“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默读,想一想哪一段写引起火灾的原因,哪一段写救火的结果
3、        默读有关段落,简单地说说起火原因和救火结果。
四、学习生字
1、        自学
2、        检查
A、        分析字形:隆、爆、即、拨
B、        加偏旁成字再组词(三个)
  乍、曼、马、方、艮
八、        第1段
1、        默读,第一段介绍了小杰的哪些情况?
2、        了不起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为什么说这件事了不起?
九、        第2段
1、        默读,用一句话回答起火的原因。
2、        划出反映火势很大的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3、        如不及时扑灭大火,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4、        朗读指导:危急紧张
十、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课后练习题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杰在火灾面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及时报警,保住了校园的故事,学习小杰热爱学校,冷静沉着的品质。
2、能按要求正确朗读和默读课文。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打火警电话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听写词语
2、        齐读1、2段
二、第3段
1、        默读,第3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什么?
2、        转移什么意思?课文中的转移指什么,为什么要转移?
三、第4段
1、        到了安全地带小杰想到的是什么?这时她的心情怎样?
2、        指导朗读第2句
3、        几个数字跳入她的脑海指什么?
4、        当小杰想到火警电话号码时,她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        划出句子中表示小杰抓紧时间,动作很快的词语
6、        小杰为什么要这么快
7、        指导朗读2-4句
三、        第5段
1、        指名读
2、        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火场,跟小杰打电话的哪些情况直接有关?
3、        指导朗读
4、        齐读4、5段
5、        说说小杰打电话报警的经过
A、        讨论叙述提纲
想到什么——记起什么——去打电话——报警
B、        练说
6、        为什么说小杰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们应该向小杰学习什么?
四、        第6段
1、        默读,消防队员是怎样赶来救火的?结果怎样?
2、        讨论
五、        总结
1、        齐读课文
2、        课文内容及教育意义
3、        默读方法和要求



26、瑞雪
一、教学目标
1、        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喜悦心情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3、        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4、        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5、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叙述顺序
2、        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雄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三、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四、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解题
1、        揭题,读题
2、        解题,瑞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        默读
2、        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
三、学习生字
1、        自学
2、        检查
A、        指名分段读课文
B、        分析字形:凛、罩、蒙、巍、眉
C、        辩字组词
  瑞()例()馒()
  端()冽()漫()
D、        解释词语
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笼罩
E、        写出近义词
凛冽、昏暗、分外、追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
2、        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认读生字新词
二、第1段
1、        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3、        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
4、        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
5、        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
6、        下雪前刮风有哪些特点?
7、        朗读
三、第2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        哪几句具体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        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
A、        指名读
B、        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
C、        为什么说雪后的景色是雄伟壮丽的?
D、        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
E、        “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F、        朗读指导
四、作业
1、        齐读1、2段
2、        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
3、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2、        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听写
2、        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
二、第3、4段
1、        默读
2、        这两段分别写谁?
3、        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
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
4、        老农和小孩高兴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A、        指名读农谚
B、        理解
*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
*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
*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
*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年枕着馒头睡”?
5、        指导朗读
三、总结
1、        齐读全文
2、        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
3、        背诵课文



24、看冰灯
一、教学目标
1、        体会冰雕的美丽和冬冬观赏冰雕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能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
4、        能默读课文第3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也要用上方位词,有顺序地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
    揭题:我家的房间(习作训练)(板书出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观察任务。
    (1)说说自己家的卧室、客厅、阳台等有些什么。
    (2)你能用上方位词,说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吗?
    (3)你能完整地按方位顺序说吗?
    3.按方位有条理地介绍我们的卧室、客厅、阳台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要学学小作者是怎样介绍“我”的小房间的。
    (1)默读范文,看看作者写了小房间里哪些东西。
    (2)默读范文,划划作者用了哪些方位词。
    (3)想一想,作者写这个小房间是按怎样的方位顺序写的,
(作者从写字台,然后写写字台右侧,到左侧,再写墙边的小床、台灯。)
    4.按怎样的方位顺序写,我们还要认真思考一下,想想,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以怎样的顺序为好呢?
    (1)教师引导:可先中间后两边或可按东、南、西、北……
    (2)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家的卧室、客厅、阳台等地方的摆设吗?
      5.带学生观察学校一个活动室。
      (1)明确要求。
      ①认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
      ②认真观察这个物品怎么样。
      ③想一想以怎样的方位顺序介绍为好。
      (2)带学生参观活动室。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写一段话。
      2.学生自改,或互改文章。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说说上节课参观过的活动室。
(1)谁能按一定的方位顺序介绍上节课参观过的活动室?(肯定好点,指出不足。)
    (2)指导抓住物品特点,加上修饰语,说得具体,说得好。
①同学们什么地方有什么说得很清楚了,但老师认为句子还说得不够具体。“什么地方有什么”这个“有什么”也就是物品是怎样的,说得还不具体。如“教室前面有块大黑板”可以说成“教室前面有块乌黑发亮的大黑板”,这样把“大黑板”是怎样的说具体了。
    ②你能像老师一样,按“什么地方有(怎么样的)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具体他说说吗?(指名说)
    (3)再读《我的小房间》,体会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2.指导当堂书面作文。
    (1)明确要求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可写教室、公园、礼堂……
    (2)学生习作。教师可再作指导:开头可直接写出写的是什么地方,结尾可写写自己的感受。
    (3)教师巡视指导。
    3.修改。评议。
    (1)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师生评议。(方位顺序写清楚了吗?句子写正确了吗?……及时表扬写得好的语句。)
    (2)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同桌互改。



练习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独立完成,反馈。
二、第2题。
看懂例子,想想重叠以后跟原来的词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区别,再独立写叠词。
三、第3题。
    1、试填,反馈。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四、第4题。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选词填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2、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注意“的”和“德”的运用。
二、第6题。
    1、判断句子是否完整。
2、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允许学生有多种答案。
三、第7题。
    1、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想有几个任务。
2、自读这一段,说说这一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自读,给句子编号。
4、讨论:那几句话的顺序有问题?
5、        说说应该怎么改。
6、        改好后,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在按顺序说说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



22、火警,119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杰在火灾面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及时报警,保住了校园的故事,学习小杰热爱学校,冷静沉着的品质。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能按要求正确朗读和默读课文。
4、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打火警电话的经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会默读课文
2、        教学难点:按事情发展顺序介绍小杰打火警电话的经过。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解题
1、        揭题,齐读
2、        火警,119什么意思
二、学习学习提示,明确默读的方法和要求
1、        自读
2、        什么是默读
3、        默读有什么好处
4、        默读有哪些要求
七、        指导默读,了解课文大意
1、        默读,想一想小杰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2句和第1句间是什么关系?(第2句是对第1句的补充说明或举例说明。)
    (3)课文说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那么第2句中哪些是“名胜古迹”?哪些是“公园”?
    (4)借助投影或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名胜古迹”和“公园”。激发学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
    (5)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说说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摘录句子。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北京什么地方很美?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心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也可配音乐增强感染力。)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4题。



○ 问路(听说训练)
    一、教材分析
    问路和指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常见的事情。通过本次听说训练,使学生懂得问路时要注意有礼貌,指路时要听清对方的问题,热情地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明白。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问路时要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指路时态度热情,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明白。
2.初步学会问路和指路;能把学校到家里的路线说清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问路时要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指路时态度要热情,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明白。
教学难点:指路时怎样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明白。
四、教学准备
    1.投影片。课文录音。
    2.准备一顶民警叔叔的帽子。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揭题,看投影尝试问路和指路。
    (1)打出投影片。
(2)揭题并讲清说话材料。教师指图说:小兰星期天到同学冬冬家去,冬冬家住在新华电影院对面,可小兰不知怎么走。小兰看见了民警叔叔,就上前问路。(板书:问路)民警叔叔就为小兰指路。(板书:指路)请大家想一想:小兰会怎么问?民警叔叔会怎么指路呢?
    (3)尝试问路和指路。
①请一生扮小兰,另一生扮民警叔叔(戴上民警帽),进行问路和指路表演。
    ②师生评议,好的方面板书出示。
    ③小结:同学们很聪明,已经简单地会说了,但是说得还不够好,下面我们要学习课文——问路和指路,看看我们还有些什么地方表演得不好,等一会儿要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好。
    2.学习短文,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思考问题,后讨论。
    ①冬冬家住在哪里?
    ②小兰是怎样向民警叔叔问路的?
    ③民警叔叔怎样指路的?
    ④从小兰的问路和民警叔叔的指路中,我们可以知道问路和指路应注意些什么?
    (2)找出问路和指路的话读一读。
    (3)小结问路和指路要注意的问题:(板书出示)
    ①问路,是请求别人帮助,必须注意礼貌,使用礼貌用语。
    ②指路,是帮助别人,要听清问题,热情地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明白。
    (4)看投影,听录音,体会书上是怎样问路和指路的。
    3.分角色表演问路和指路。
    (1)两生表演问路和指路。
    (2)师生评议。(肯定表演好的方面,特别是表情方面)
    (3)再请学生表演。(主动上去)
    (4)同座同学分角色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老师呀,非常想到你们家去做客,你能告诉老师从学校到你家该怎么走呢?
    (1)明确要求。(读指路的要求)
    (2)指名上台说,并进行评议。
    (3)同座互说,互评。
    5.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表扬、鼓励)



□ 我家的房间(习作训练)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前几次习作训练学习了看图作文和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本次习作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难度比前几次有所提高。
    (2)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们的教室》、《三味书屋》、《北京》都是按方位顺序写的,这次习作训练要求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我们教学时可以利用学过的课文作为例子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2.教材特点
    教材中提供了一篇习作《我的小房间》,内容容易理解;方位顺序叙述清楚,便于学生仿写。教材的第三部分,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目标
    1.能按方位顺序说说自己家的卧室、客厅、阳台及教室、队室……的摆设。
2.能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写一段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并能按方位顺序说。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按怎样的方位顺序抓住特点来介绍。
    四、教学准备
    学生回家仔细观察某一场所。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家里卧室、客厅、阳台等的摆设。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校队室、教师办公室、礼堂等的摆设。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这个单元,我们学过的《我们的教室》、《三味书屋》等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的教室》:教室中间是……课桌前面是……黑板正上方是……黑板右上方是……课桌后面是……作者用了方位词,有顺序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教室,使我们一看就知道了他们的教室是怎么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13: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