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15|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集DOC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需要下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集DOC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帖子链接中下载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观看参考一下,则无需下载!


  第一单元:师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师恩难忘》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第三课时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2、《孔子和学生》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11-7 09: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8-17 15:06:5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集DOC版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7845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
   (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我的摘录笔记 读一读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表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表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别人的摘录笔记,学习别人的优点。
   (2)帮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抄写诗句。
   
   
   
   第二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
   
   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学生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思考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三、四课时: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一、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学生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总结:(1)内容比较单一;(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3)分条列出。
   
   二、指导总结的写法。
   1、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突出学期的概念。
   3、想一想,自己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写总结的格式。
   
   四、动笔写总结。
   
   五、交流自己的总结,师生评议。
   
   六、誊写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掷 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第三课时:开卷有益 雪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2《下雪的早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
   (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
   (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己再读这两小节。
   (6)同桌互读,互评。
   (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
   
   
   
   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意大利童话:三颗钮扣的房子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 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嘭
   寡妇 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开火车读生词。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4、三颗钮扣都为人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5、它的小木屋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6、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品读国王的话,体会问题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摘下自己的王冠?
   木匠用它博大纯朴的爱心容纳了自己身边的人,它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注意:“槛”“囔”的读音。
   
   二、表演
   请同学把自己组编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木匠的房子为什么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作业:
   如果你是那位国王,你会为自己的人民做些什么?
   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自己从课文中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
   2、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还收集到了哪些课外词句,比较难以理解的要为同学们加以讲解。
   3、读例句考虑冬冬提出的问题: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可一个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虑:前半句说“小”后半句说 “大”,用可连接,“可”还能换成什么词?
   你能不能再说几句这样的话?
   
   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了解到不少名人名言吧,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班级交流,并进行板书
   根据同学的交流,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进行补充。
   
   三、读开卷有益
   自己读文章,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交流你最近读过的好书或者好的文章,说说内容,谈谈感想,把它推荐给你的好朋友读一读
  
第十二单元 风雪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风雪”为题,包括两篇主题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大雪的喜悦之情。《下雪的早晨》写作者在雪后宁静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抒发了作者喜悦和期盼之情。《深山风雪路》记叙了邮递员在冬天的风雪里,仍在古长城旁的荒凉险峻的山间邮路上,为人民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为邮递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和谐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颂歌。说明文《雪》,对雪的形状、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和错别字检阅,主要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读一读”介绍了两句与雪有关的古诗,主要是由今而古,领略雪的意味。
   3、口语交际中安排了说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内容,旨在启发学生把平时所见、所想与本单元所学结合起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笔下生花安排了写学期总结,既是对总结这种形式的学习,又是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总结,可与金钥匙的内容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3、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4、学习整理资料。学习写个人总结。
   5、“开卷有益”让学生自己品味,培养学生多读自悟,品词赏句。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记准读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够正确、工整、美观的进行书写。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条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瑞雪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 胶东半岛 骤然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妆玉砌 投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2 0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