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9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物理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需要下载全套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物理教案下载DOC版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帖

子链接中下载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观看参考一下,则无需下载!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探究,而且要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0—16章,主要是力、机械和运动能量、质量和密度等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七.课时计划与安排:
第10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6课时
第11章:运动和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7-6 17:12:21 | 只看该作者
不可以下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物理教案DOC版附件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7729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① 第一次:人工取火,使人类由“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
     柴薪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了畜牧渔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导致了        1min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30min
                教师提问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收看录相,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陶器的产生,加快了金属冶炼和制造业的发展。
  ② 第二次:蒸汽机的发明:如图2所示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化石燃料工业的兴起,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社会,使人类又进入电气时代。





                                 图2
  ③ 第三次:可控核能的应用。如图3所示,以核燃料为主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更安全,更经济,效率更高的能源。







                                图3
2.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如图4所示,是豆子生长过程,不过次序已经打乱,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图4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分组交流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师:豆子的生长如果按相反顺序是不会发生的,自然界的过程也是有方向性的。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也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
         
《灾害——失控的能量释放》
3.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造成了麻烦,说一说你的看法?
4. 21世纪的能源趋势
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地球储存的
化石能源将日益减少,最终将枯竭,必
须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律,
同时要节约能源,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
主要途径。                                          图5
5.人类在消耗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消耗各种能源时,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呢?下表是某物理小组调查的结果,用“√”表示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的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破坏。
       能源种类

环境问题        石油和天然气        煤        水力发电        核能        柴薪
空气污染        √        √        ×        ×        √
废物        ×        √        ×        √        ×
有害辐射        ×        ×        ×        √        ×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        ×        ×        √        ×        √

6.未来的理想能源
讨论:你对未来的能源有什么样的预想和打算,大家谈一谈。
7.未来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
(1)        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        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与交流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3)        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        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三、课堂练习

四、小节
3.        太阳的结构。
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8min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1min
        学生提出多种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P143—1、2、3   P146—1、2、3、4
板书设计:  
§16.4 能源革命
§16.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进步的阶梯                    四、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未来理想的能源及其条件
三、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教学回顾        教学内容:
        学生及作业反馈:
        补充资料:


注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分配
(3)太阳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在经过50亿年才会燃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煤及石油的形成过程: 如图2所示,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图2                  
根据图3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 分析 ]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能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
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
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
风。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水吸收太阳
的能量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暖湿
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
和而凝结成云,遇到冷空气就形成
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获取
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存 储在植                         图3
物体内,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
3.太阳能的利用
              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瓶中,用白纸和黑纸        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动手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分别将瓶包起来,如图4所示,然后将两个瓶子放
在太阳光下,经过5min后,观察两个温度计的变化。

                                                      


                                                        图4
分析:由于黑色物体更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所以用黑纸包着的瓶中水温度高。
(1)利用太阳能加热物体
① 平板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箱内温度可比箱外高100℃。
② 把反射镜做成曲面,它们将阳光反射并会聚,也能获得高温。






     图5                                       图6
(2)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利用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① 使用寿命长;② 保养费用低;③ 不需燃料
(4)太阳能电池的缺点:
①        效率低;② 制造费用大


  如图7所示为太阳能热水器,说明工作原理
吸热板吸收太阳光时,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吸热板处的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密度减
小而上升,补给水箱内的密度大的冷水流下来
填补,同时被加热后的水向下流进水储水箍内               图7        学生分析


教师归纳
        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思考
        讲师讲解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交流回答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三、小节
1.        太阳的结构。
2.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min
        学生提出多种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板书设计:  
§16.2 太阳能

一、太阳能特点                    2.间接利用
      清洁  丰富  经济
二、太阳能的利用                三、化石能源及其危害
      1.直接加热物体                   煤  石油  天然气
教学回顾        教学内容:
        学生及作业反馈:
        补充资料:


注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西平镇初中九年级物理《§16.3 能源革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教案
                                                  第(  )周
上课日期        月   日        课  时             1        授课累计        节
课    题        §16.3 能源革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足迹,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都是有方向性的
                了解人类能源消耗的增长状况,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
        过程方法        阅读反映能源革命的资料,讨论和调查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能量转移、转化具有方向性的理解,增强节能意识,关心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问题,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负有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源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资料,投影片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实验       
教案使用情况        授 课 时 间         授课班级        缺席人数        听课人        作业题数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能源革命。
二、进行新课
1.人类进步的阶梯
看图1,它表示远古人类利
用太阳能的方式,将图中按能量
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

                                        图1
学生观看录相,了解能源革命导致人类文明的跃进。
(1)太阳能是远古人类唯一利用的能源。
(2)人类今天的文明与发展经历了三次能源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如:水能、风能、动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② 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如:煤、石油、核能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主要的能源,你们都了解哪些有关内容的?
        
        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
(1)        以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否可靠?
(2)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还能支持多久?
(3)        能否开发新型能源/
(4)        人类开发化石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3.原子、原子核                          质子 (+)
                             原子核     中子
  物质——分子——原子——  
                             电子  (—)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阅读
教师指导与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物质的构成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4.核能 (nuclear energy)
(1)        核能: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
(2)        种类:裂变和聚变
5.裂变 (fission)
(1)        定义: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2)        链式反应 (chain reaction)
如图1所示,用中子轰击U235
  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
时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
其他的铀核……于是导致一系列裂变。
(3)        核电站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                 图1
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如图2所示
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需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40 W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
今天,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
座核电站;它们的发电量接近
全球发电量的1/5 。
(4)  原子弹
    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的
3年以后,即1945年,利用不
可控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
——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
了。                                           图2
6.聚变 (fusion)
(1)定义:较轻的核(氘、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更大的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如图3所示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
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
阳能。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这部分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
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
给人类带来灾难。
四、小节                                     图3
        讲师讲解
        学生阅读
        1min
        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16.1 能源家族、核能

一、能源及其分类                   二、核能
1.        一次能源                    1. 核能
2.        二次能源                    2. 裂变
3.        可再生能源                  3. 聚变
4.        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回顾        教学内容:
        学生及作业反馈:
        补充资料:


注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西平镇初中九年级物理《§16.2  太阳能》课时教案
                                            第(  )周
上课日期        月   日        课  时             1        授课累计        节
课    题        §16.2  太阳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过程方法        观察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经历自制太阳集热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了解太阳能奥秘的兴趣,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发明装置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彩色笔、直尺、实物投影仪、太阳能电动车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实验       
教案使用情况        授 课 时 间         授课班级        缺席人数        听课人        作业题数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动车(展示),用手推一下,它就能运动起来,你能否用其他方法使它运动起来呢?
              
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
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可否用阳光代替手电筒的光?
(2)光为何能让电动车运动起来呢?
二、进行新课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太阳的结构  如图1所示
    直径为地球的110倍
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2)太阳内部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
     能量,以光和热向四周辐射。                  图1        3min
                教师展示并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35min
                教师讲解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板书设计:  
§15.3 比热容(2)

一、热量计算                           例2
Q吸 = c m(t –t0)      
Q放 = c m(t0 –t)
          二、例题分析                 三、热平衡方程
             例1                           Q吸 = Q放
教学回顾        教学内容:
        学生及作业反馈:
        补充资料:


注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知识技能
(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能源的分类,常识性了解核能、聚变和裂变
(2)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知道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3)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4)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5)初步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足迹,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都是有方向性的
(6)了解人类能源消耗的增长状况,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
2、过程方法
(1)讨论生活和生产中能源的分类,了解当地能源的使用状况
(2)观察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经历自制太阳集热器的过程
(3)阅读反映能源革命的资料,讨论和调查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能量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乐于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及其它学科的结合
(2)有了解太阳能奥秘的兴趣,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感情
(3)通过对能量转移、转化具有方向性的理解,增强节能意识,关心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负有责任感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能源的分类,裂变和聚变;
(2)太阳能的利用;
(3)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源可持续发展。
2、难点
(1)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2)太阳能的利用的发明装置;
(3)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六节,建议14课时。
第一节 能源家族、核能2课时
第二节 太阳能2课时
第三节 电阻 2课时
第四节 能源革命2课时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课时
复习和总结 2课时











西平镇初中九年级物理《§16.1 能源家族、核能》课时教案
                                                   第(  )周
上课日期        月   日        课  时             1        授课累计        节
课    题        §16.1 能源家族、核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能源的分类,常识性了解核能、聚变和裂变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知道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过程方法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能源的分类,了解当地能源的使用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能量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乐于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及其它学科的结合
教学重点        能源的分类,裂变和聚变
教学难点        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蜡烛、电灯、火柴、电动车、课件、挂图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实验       
教案使用情况        授 课 时 间         授课班级        缺席人数        听课人        作业题数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a)        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电动车动了;
b)        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c)        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这些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问: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 学生甲 ] 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 学生乙 ] 我们所需要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二、进行新课
1.能源
师:同学们都认识哪些形式的能量?讨论交流一下。
[ 学生甲 ] 太阳能、电能、光能、内能、声能、核能。
[ 学生乙 ] 生物能、化学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4min
                教师提问
学生交流与讨论
                35min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2.能源的分类
师:那么,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化学能有哪些?
[学生 ] 煤、石油、天然气、煤气、沼气、食物等。
师:同学们能对这些能源进行分类吗?结合生活和生产上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讨论一下。
(1)按能源产生的方式
  ①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能源
     如:化石能源(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
②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酒精、汽油、火药、沼气
师:同学们分的都很好,对于这些能源有没有别的分类方法呢?
(2)从能源是否可在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0 14: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