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备课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一)主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爱心充盈、语言雅洁的童话。一个没有视力、看不到光明、心灵在黑暗的世界里无助徘徊的小盲孩,孤独、羸弱,──“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但是,他对光明的感受和向往比起常人更敏锐更强烈更持久──“他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喜欢”。然而,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渴望光明、渴望温暖、渴望友谊、渴望交流是盲孩子持久而强烈的追求和企盼。于是,奇迹出现了──我们常常称一个人孤独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融入社会和他人为顾影自怜──这个盲孩子盼到了朋友伙伴:自己的影子。



影子──盲孩子“黑色的好朋友”,是“光明的孩子”,是光明母亲派他来陪伴盲孩子的。“陪着他唱歌,讲故事”,陪着他散步,带他聆听牛羊的叫声,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教他认识了阳光、月光、和萤火虫的光。盲孩子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友情。在经过了夏夜暴风雨的洗礼后,在影子短暂的离开盲孩子又重新归来后,盲孩子恢复了视力,见到了太阳、月亮、彩虹、花朵、绿草、露珠,还有他的影子──他看到了整个世界;而他的影子── 一个黑黑的,无生命、无灵性、无知觉的仅仅是他形体附属物的影子──居然“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有着红润的圆脸、油亮的黑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从前述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感悟到这篇童话以下的内蕴:



1.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幸福,但是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比如我们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柔韧的四肢,比如我们不经意时随处可见的太阳、月亮、鲜花、光明等等;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苦难、不幸还是被我们视而不见的,比如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残疾人,他们艰难的生活状态,他们柔软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他们追求、企盼、希冀等等。要让世界充满爱,首先要有对苦难对不幸的感同身受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我们的爱,才会是真诚的,平等的,发自内心的,才会是高尚的。才不会有居高临下的施舍的浅薄,不会有自我满足的优越,这就是“人文精神”。



2.我们耳熟能详的施爱心予别人的话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命运给爱心的真诚奉献者的最丰厚的回报。在盲孩子最孤独无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影子来到他身边,真诚无私的帮助他,引领盲孩子走出黑暗,见到光明。其间他们形影不离须臾相随,而盲孩子见到光明之时,正是影子获得生命之日。影子获得生命结果的寓意是美好的,又是深刻的。从终极的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关心爱护别人都不是单项的赐予,“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要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且使自己的心灵一直处于充盈着善良、和爱的美好境界。这则童话告诉我们,善良和爱应该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3.处于黑暗的世界中盲孩子是不幸的,他没有光和温暖,没有交流,甚至没有朋友,但是他的追求是不懈的,他对光明的向往比起我们一般人要强烈执着得多。正是有了这份追求,他终于感动了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难不幸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妄自菲薄,坚持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懈地追求,理想终究会实现,命运最终能改变。



(二)结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的叙事结构很规范也很典型,符合童话的一般叙事特征。



1.盲孩子情感、心理的变化和命运变化的交织和叠合



童话开始即描写黑暗世界里的盲孩子的痛苦希望,希望有一个能和自己玩儿的小伙伴,于是影子来到他的身边。盲孩子和影子形影相随,相依相伴度过了从未经历过的快乐时光。然而,好运总不会那么轻易、简单、毫无悬念的一直伴随每一个人,风雨交加的夏夜,狂风暴雨中,影子离男孩而去,盲孩子重新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去。他更痛苦,更孤独,心灵在深不见底的黑洞里挣扎,也就是在这时候,影子回到他的身边,并且给他带来了光明的世界,在那个瞬间,盲孩子,不,应该是那个幸福的小男孩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作者却写的一波三折,摇曳无尽,既是规范典型的叙事结构和模式,也契合孩子们阅读期待和阅读习惯。



2.童话虚拟和象征的叙事方式



故事中的盲孩子,没有姓名,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甚至没有特别突出其性别,仅仅以一个男性的人称代词“他”来为之命名。因此,“盲孩子”在童话中的形象即是清晰的,又是朦胧的,我们不妨说,盲孩子不是一个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虚拟和象征的符号,其象征意义如前所述。这样写主要是讲故事说道理的方便和需要。在此我们想提醒一下,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训练他们准确、清晰、有条理的叙述至为重要。学习这类文章教师有指导学生明辨文体的任务。



3.情节的跳跃和场景的幻化



诚如课文前的提示所说,“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所谓“诗一般的境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故事情节的跳跃和场景的幻化。比如童话第一部分叙述了盲孩子的孤独无助和对友谊的渴望,“谁跟我玩儿呢”?在他自言自语呼唤期盼时,影子就来到他身边轻轻地回应他了,这里没有一般记叙文常用的铺垫、过渡和照应等叙事方法。盲孩子和影子在夏夜尽情玩耍而且隐隐约约看到萤火虫的光亮时,“一声霹雳炸响”,狂风暴雨骤降,影子消失的无影无踪,盲孩子孤零零的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暴风雨的来临既迅猛又突兀,完全是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场景仿佛是幻化而来,这正是童话的叙事特征。它一方面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神奇性,另一方面也给小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奇幻瑰丽的图画。在此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必须引导学生明辨文体,让他们充分了解纪实和虚幻表达方式的区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安徽省淮北市海宫中学 李浩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爱”的主题。



2.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3.美读课文。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



【教学设想】



该课教学重点是探究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赏析课文的美点。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一个癌症患者获得人间真爱的故事刚刚讲完,音乐声随之响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朴素的歌词、流畅的旋律,洋溢着人间最美的温情,一下子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并很快传唱开来。是爱让痛苦远离,是爱让无助走开,是爱让盲孩子重见光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她那诗一般的语言构成美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其中,这就是著名诗人金波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今天,我们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画线的字注音。



嬉戏( )              哞哞( )              霹雳( )



潺潺( )              痒酥酥( )            孪生( )



(2)依据下列例子仿写词语(尽可能用原文词语)。



绿油油                                                            



仔仔细细                                                         



同学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1)xī mōu pīlì chán sū luán



(2)阴沉沉 痒酥酥 孤零零 蓝幽幽 模模糊糊 踉踉跄跄 飘飘忽忽 跌跌爬爬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选择温馨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文字作媒介,再现文章展现的画面,让故事活在学生心里。



可安排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①请用自己的话介绍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



②盲孩子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切磋。



教师请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①盲孩子十分孤独、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②学生筛选的能够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有:“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因为盲孩子受到了“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关爱、帮助才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是爱改变了盲孩子。



三、精读课文,赏析课文的美。



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交流看法。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请谈谈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只要是言之成理,各个角度的内容都可以说。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的评点穿插其中。



●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像诗歌一样,有一种节奏美,含蓄美。



关于语言的美,可以引导学生多说一些。如(1)叠词的运用。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沉沉”“阵阵”“幽幽”“渐渐”等。(2)短句的运用。好读,不拗口。如“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3)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4)语言的储蓄。如:“我们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文章的题材非常美,写一个盲孩子的内心世界,影子像一个活泼的孩子,萤火虫像一群热情的伙伴,他们帮助了盲孩子,给盲孩子带来了欢乐、光明。



●文章立意非常美。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爱的主题,正像老师导语中所讲的,似乎有一条爱河流淌在我们心田。



●文章的细节很美。文中写盲孩子逐渐恢复视觉时“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以第一次见到的景物和色彩渲染了一个神奇美好的意境。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提问: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描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借助课后出示的两种说法进行评判,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



见解一:盲孩子热爱生活,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执著地追求光明,最终也拥有了光明,以此来表现“人活着应当有坚定的信念,信念不倒,人生不老”的主题;



见解二:文章借“影子”“萤火虫”关爱、帮助盲孩子使他走出黑暗的故事表现了“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一主题;



见解三:影子由于帮助盲孩子最终得以变成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这表明“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



见解四: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彩虹等为盲孩子展现了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文章借此表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主题。



……



在每一个同学发言过程中,教师相机诱导点拨,纠正不足,赞赏优点,全面保护学生的探究心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个以“爱”为主要表达内容的作文片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语言特点



安徽省淮北市教学研究室 张敬邻



1.诗歌化



整篇童话像是一首充满柔情、爱意而又多少有些忧郁的诗歌,盲孩子的孤独、柔弱、善良,影子的侠肝义胆、无私的火一样的热情和水一样的柔情,大自然的美丽,从萤火虫到太阳的温热和光明等等,都如汩汩的山泉,静静的浸润着读者的心田,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感。这种阅读效果的获得,首先应该是被童话的语言所打动,所感染。如童话一开始对故事的主人公──盲孩子的身份、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写:



他是一个盲孩子。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



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



这是叙述语言,也是描写的语言,但是叙述不流连于时间、地点、环境、原因等叙述条件的交代;描写也不拘泥于局部、细节的雕琢,而是像诗歌一样,以一个个具体的场景,组成类似意象的叙事元素,叙述得生动而又空灵,充满诗情画意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2.抒情性



这篇童话充溢着浓郁的情思,正如作者所言“我从大学时**始发表作品,大部分是诗。写诗对于我写童话,很有好处。诗的特质是抒情,能感动自己的,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诗抒发感情的方式常常是直抒胸臆,写童话就要曲折些,作者藏在作品后面,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我对盲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想激发更多的人关爱他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这种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胸中激荡,这已成为我创作这篇童话的感情寄托和动力。”作者在写盲孩子见到光明时的喜悦和激动: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作者抒发的多重情感:



一是盲孩子见到光明面对美丽世界的惊喜,二是盲孩子对自然对色彩对生命的由衷赞叹,三是作者对盲孩子深深的同情,对盲孩子复明的真诚祝愿和最美好的企盼,全文类似的描写比比皆是,这是应该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和品味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篇优美的童话,本文的语言应该说是非常恰当得体地表达了内容。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本文,除了受到美的熏陶、高尚情操的感染、爱心、同情心等人文教育之外,还有语言习得的任务,这也是阅读教学旨归之一。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清晰、准确、有条理的叙述和表达,使其语言规范、连贯是语言能力形成的起点,学生获得对语言的这种感知、认识并掌握这样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按照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指出的是,教师通过对话让学生感受了解这篇童话语言的诗意、抒情、跃动幻化等特征后,也应该通过出示同类语言材料,经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明了、掌握按部就班的叙述,条分缕析的说明,准确生动的描写等方法的作用和好处,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因为流行音乐、影视、广告、网络等语言对学生学习语言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基本语言能力实在是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6: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