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7-5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实录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 陶皖南
(一)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当我们举头仰望那一轮皓月,我们都会涌起无限的遐思。(屏显明月升空的动画,播放《月光曲》)月亮是地球的忠实伴侣,她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如此的熟悉,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成功,她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你想进一步探索月球的奥秘吗?关于月球,你还有什么疑问困惑吗?
生: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生: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生:月球和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生:月球上的石头与地球上的石头有什么区别?
生:月球上是否有四季之分?
生:月球内部到底是怎样的?
生:月球有没有开发的价值?
生:月球上有没有外星人?
生:月球上面是不是有棵大桂树?桂树下是不是有只兔子在捣药?
生:月亮有哪些别名?
生:我国民间中秋赏月的活动始于什么时期?
……
(二)合作探究
师:两周前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有关月球的书籍和网站,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有关月球的资料。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月亮科学”,二是“月亮文化”,同学们在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了“月亮科学”小组和“月亮文化”小组。下面我们先请“月亮科学”小组的同学来介绍月球的自然知识,大家欢迎。
(“月亮科学”小组的代表带着课件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平方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关于月球的起源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撞击说、同源说、被俘说,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撞击说,也就是说某个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关于月球,我们组的同学还搜集了较丰富的资料卡片,欢迎同学们提问。
生: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生: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生:月球、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生:月球大。
生:目前月球正以每年多少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
生:3—4厘米。
生: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生: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因此月亮上就出现黑影,这种现象叫月食。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日或十五日以后一两天。
生: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
生:这也是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生:什么是潮汐?
生: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洋水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的现象。
生: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生:那是陨石坑。
生: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生: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生:月海是海吗?已知月球上的月海有多少个?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生:不是,是平原;有22个;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
生:月球勘探者号证实在月球南极的陨石坑中,永远的阴影部分存在什么物质?
生:冰。
生:月球上面为什么没有生物?
生: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太阳辐射致命的强烈,表面温度变化惊人──阳光下达摄氏127度,夜间降至摄氏-183度,生物不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生:我们去参观了芜湖一中的天文台,请问天文台为什么是圆形的?
生:这样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生:你能说出哪些天文观测仪器?
生: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生: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目前已取得哪些进展?
生:自1969年,“阿波罗”登月后的几年里,美国人又一鼓作气相继发射了6艘载人飞船,进行月球探险。在此我想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对月球探索的进展情况。2004年,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计划”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太空探测的重要一步。目前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正按计划进行研制,现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三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完成了首次登月,但是很多人认为美国人的成功意义不大。一位航天工作者解释说:“美国人当时所作的不过是在月亮上插了一面旗子,拣了几块石头。”美国人对于月球的探索是很有限的,而中国人则希望能够开发月球的资源。我认为率先开发月球的意义远远大于首次登月。
师:“月亮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对月球科学知识的搜集比较全,并且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月球的起源、月相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科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月球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探究,下面我们掌声有请“月亮文化”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他们所搜集的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月亮文化”小组的代表带着课件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生:中国人历来崇拜月亮。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赏月、祭月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华文化中极富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月光也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中国文人的心里,中国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歌也与月亮同辉,光照千古。我们搜集了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歌赋,现在我在屏幕上显示,请同学们指出其作者和出处。
(屏显诗句,学生一一作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从军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写月的诗句齐声诵读一遍,读时注意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生齐声诵读)
师:下面“月亮文化”小组的哪位代表说说中秋赏月的来历?
生:(投影说明文字,配乐诵读)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时,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中秋赏月、吃月饼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中秋之所以称为中秋节,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
师:接下来我们讲故事接龙,一人讲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看谁讲得生动。
(学生先后讲述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月”“吴刚伐桂”等故事)
师: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咏月诗,讲述的中秋传说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慰藉,加深了我们对丰富的月亮人文内涵的理解。下面我们“月亮科学”小组和“月亮文化”小组进行一场比赛,在五分钟内,看看哪一小组说出带“月”字的词语多。
生:皓月当空。
生:月色朦胧。
生:风花雪月。
生:烘云托月。
生:月下独酌。
生:披星戴月。
生:长年累月。
生:日新月异。
生:峥嵘岁月。
生:日积月累。
……
师:这一轮比赛”月亮科学”小组获胜,尤其是李响同学说得多,答得快,我们向他表示祝贺。(鼓掌)。接下来,我们男同学和女同学进行一场唱歌比赛,有关月亮的歌,看谁唱得多,唱得好。
(男女同学分别演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廒包相会》《月光下的凤尾竹》《但愿人长久》……)
(三)拓展延伸
师:星空巡礼,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月色朦胧,我们禁不住迈出探索的脚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
(屏显文题及要求)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设想若干年后,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驶向茫茫的宇宙。经过漫长的飞行,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发挥想象,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300字。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选出佳作,学生范读)
生:(读所写《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太空船在月球上稳稳地着陆了。我们穿上太空服,站在隔离室里,等候舱门打开。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舱门的铰链缓缓地转动,门终于开了,我们踏上了月球。啊!多么荒凉的景色啊!我该怎么形容好呢?这是一个噩梦般的世界,死亡之乡,寂静得令人毛骨悚然,没有树、没有花、没有一根草……没有飞鸟、没有声音、没有一丝浮云。我们在月球上跑呀,跳呀,天哪,我怎么跳得这么高?像蜻蜓点水一样。正高兴时,忽然,感到一阵震动,出什么事了,难道是地震吗?我们回头一看,天哪!看那儿,是陨石!是一块大陨石,刚好掉在我们刚刚走过的地方,然后就爆炸了!爆炸?我们一片愕然,可一点声音也没听见啊!宇航员给我们解释:“当然听不见了,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也就不能传播。”
……
时间在流逝,月球的黑夜慢慢地笼罩了荒凉的大地,宇航员说:“我们回太空船吧,准备飞回地球!”我们依依不舍地返回船舱,透过舷窗,看着自己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
生:(读所写《蓝色星球历险记》)(略)
师:好作文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课堂上交流了,课后,请科代表把这些作文精选一下,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出。“月亮科学”小组和“月亮文化”小组的同学,将所搜集的资料再整理一下,出一期“探索月球”的手抄报。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实现了天文、地理、音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知识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设疑激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中,学习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自我教育,从而发展了特长,培养了个性。总之,综合性学习只有重实践、重综合、重凸现学生主体,才能完成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融合,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成长,最终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