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7-5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秋天
蔡少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教学方法
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和生去感受,结合讨论与辨析,活跃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吐露真情,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学习方法
一读:在学生自学时,让他们自由地读;在教师导学点拨时,结合重点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
二想:边读边想,如从诗歌中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
三议:通过给画面加小标题的方法(如:……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四辩: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学生观察秋天,准备彩笔。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秋天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热情如火,秋天轻柔雅致,冬天稳重深沉。我独爱秋天,和我志趣相投的同学请举手。……我有这么多知音呢!提到秋天,你想到什么?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现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秋天》,共赏何其芳笔下的秋日风情。
二、导读与训练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准备好了吗?把你整理的信息赶快发布出来。
2.处理字词
三、读秋天
闭上眼睛,一边倾听示范朗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的相关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味。
朗读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并体会诗中的意境。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诗歌中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
四、品秋天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按诗歌小节给画面加小标题?
展开课堂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
配对游戏: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学生给图片拟小标题
五、悟秋天
1.现在请同学们找找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先在自己组里交流看看,还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然后说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去品味。
2.通过这些词句,你看出作者对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咏秋天
在生活中,搜寻你记忆中的秋天的印象,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来赞美秋天;也可以化用《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把春天改为秋天,然后唱出来),原歌词为: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绿色的田野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七、课堂小结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
原来诗是如此美丽,原来秋天是美丽如此。其实,美无处不在,希望大家在生活的舞台上,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用一颗真心去体验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用一只妙笔去讴歌美!
课外积累
古诗中的“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