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德心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6-30 10:33
标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德心
(一)环境卫生
我们小区的环境卫生一直不错。
我所住的楼栋被评为文明楼栋,因此得到了奖励——楼道公用墙壁粉刷。
粉刷后的楼道雪白亮堂。
每次上下楼,我都会对儿子说:“你看,现在的墙壁比以前的干净而且又亮。
我们可要爱惜啊!”
“知道了。”儿子爽快地答应。
没过几天,楼道的墙壁上出现了脚印、球印,还有明显的划痕。
我跟儿子每次见到这些都觉得痛心。
儿子也常常气愤地说:“他们怎么这样啊!一点也不讲究卫生。”
我说:“他们丢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
“妈妈,他们丢了什么?”
“他们丢的是公德。他们心中没有他人,当然也就没有自己。渐渐地,他们也就不再拥有美的环境了。”
前两天,楼上一个叫天天的小男孩在楼道墙壁上用红粉笔留下了醒目的“天天到此一游”的字样。儿子看到这一行醒目的字后,看看我,满是疑惑地问:“他妈妈没有跟他讲要保护环境吗?”
是的,在儿子看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很听妈妈的话,而每一个妈妈都会教孩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我不知道他的家长是怎么教育他的,我只能这么想:公共楼道被污染被破坏只有靠家庭教育才能解决。
在过道里,有时看到有散落的纸片等垃圾,我们都习惯性地弯腰捡起扔进垃圾箱,这些不起眼的举止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告诉孩子什么是有公德。有些住户总习惯把垃圾放在楼道里,我们就会在旁边贴上字条:“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把垃圾放在楼下垃圾桶里!”楼道卫生情况确实有所好转。有时看到楼道里的垃圾,我就会引导儿子:其实,垃圾直接送到楼下最方便。首先,反正已经送了半层楼了,又不在乎多跑几层,上下楼还能锻炼身体;再说,只要已经开始做一件事了,就要把它做完,这也是一个好习惯。
当我们抱怨别人素质不好的时候,不妨先提高自己的素质!其次,当关系到许多人的公共利益时,不妨先认真地考虑一下:这样做,能给我带来什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稍微留意一下身边公共利益的事务和端正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与行为,孩子们会比现在更有素质。从娃娃抓起,是一句很滑稽的话,事实上有好多事情倒是孩子做得比家长好呢!
供稿: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6-30 10:33
(二)雨天,带只袋子出门
下雨天,若出门,我总不忘随身带只塑料袋。不论?枪渖坛 ⒊斯?怀祷故浅顺鲎獬担?易钐盅岬木褪呛芏嗳耸掷锬米耪?巫潘?挠晟≡谌巳褐写┧蟆⒓纷不蚴墙?迪帷⒆?慌??N胰衔?馐切闹形匏?恕⑷狈λ?嗽诔∫馐兜谋硐帧?
有时,在公交车上,看着湿湿的车厢地面和拿着滴水雨伞的乘客,我在想:“怕是乘客自己也觉得车厢到处湿漉漉的不方便吧?为什么不先从方便自己想点办法呢?”
逢到这时,我总是会和儿子一起从包里取出塑料袋,把雨伞放进去,这样无论车里乘客再多,我们都不会因为自己而弄湿了车厢,也避免了弄湿他人的尴尬。有时我们会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雨天带上袋子真好!”其实,真的希望每一位乘客都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因为,方便他人,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难以想象,每个人都拎着湿漉漉的雨伞呆在车厢里。尤其是雨天乘出租车,拎着湿漉漉的雨伞,进入干燥舒适的车厢,不知该把雨伞放哪儿时,一定觉得挺尴尬的。再说,只要有一位乘客将雨伞乱放,后面的乘客就都会遭殃。
“妈妈,带伞,带袋子!”——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儿子雨天出行前习惯性说的话。说实在的,具有公德之心并不难,就在小事中,就在细节里。如果不把“小我”概念太强化,其实就是在树立“大我”了。小事、细节就是将“小我”“大我”相互融合的最好中介。遵守公共秩序是公德心的体现,受益者既是广大公众,也包括我们自己。
有一个雨天,本校一位教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师一到学校就抱怨:车上人太多,有人的伞把她的衣服弄湿了。她抱怨那些人只顾往里挤,一点素质都没有。我问她:“你的伞装在袋子里了吗?”她回答“没有”,同时,不忘补充:“但我没像她那样碰到人。”其实,谁确定什么情况就一定会碰到人、就一定不会碰到人呢?当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思想品德》,引导学生要关爱他人,而自己却连雨天乘坐公交车最基本的原则都不懂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为谁叹息、悲哀。
我们似乎总认为,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教导,都是学生的错,他们不知道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常常抱怨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课程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引导贯穿到自己的行为中,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我们只要看看身边的师长就能找到答案。很多的时候,我们总会强调事业的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于是提出“要从娃娃抓起”。可是,看看那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是孩子做的不如大人的呢?最典型的镜头是:孩子搀着大人的手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过马路。”大人说:“没关系,这会儿车少。警察叔叔也不在。”这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
供稿: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6-30 10:34
(三)公共秩序
只要你一出门,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其他人的利益。所以,有无公德意识显得很重要。
乘公交车,经常能看到一种情况:车厢内前半部分很拥挤,而后半部分却常常较空。司机不停地提醒:“往里走,往里走。”可是,好像所有的乘客都有一个习惯:只要上了车,心就定了,不愿再往里挪一步。其实,只要穿过人群,往里走一点,后面就很舒服了。他们宁愿站在那,每一站都被要下车的人挤来挤去,也不愿多走两步。当给别人带来不方便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给自己带来了不方便。每次,我带儿子乘公交车,我们总习惯先往后走,这样,既为后上车的乘客提供了方便,自己也少了许多被挤蹭的麻烦。
马路上的信号灯,对稳定交通秩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可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很多人明明看到的是红灯亮着,却坦然地穿过马路。过马路,看信号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能在行动上遵守的却不多。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在匆匆赶路中,我们不妨把红色信号灯的亮起当作是让我们舒缓一下紧张节奏的小憩吧,几十秒的时间,休息休息腿脚,欣赏欣赏风景,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啊。若大家常常从积极的角度乐观地看问题,减少抱怨,自然也就不会有硬闯红灯的现象了。
不论是逛街还是旅游,我们和儿子总习惯在随身带的包里放一只塑料袋,这样,即便是遇不到垃圾箱,我们也能做到垃圾“自产自销”。有时,外出时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我们会一直把它们带回家后处理。在街上,有时看到有的人随处乱扔垃圾,真令我们感到遗憾和痛心。
供稿: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