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08: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本人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

   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不良的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1、 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学生问得好还好,问得不好,不是“一顿臭骂”,便是“讽刺挖苦”,这样,学生还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开启金口“,敢于提问,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和蔼可亲,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即使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比如: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离开小蝌蚪呢?)我也不会随意批评,抑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鼓励他们下次问得更好,因为任何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的。而事实上,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问题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值得科学研究的(如,蝌蚪变成青蛙后,它的尾巴是藏到身体里去了,还是融化了呢?北极星为什么永远都不会改变方向呢?为什么下雷雨前,水里很闷呢?为什么乌龟是四条腿的呢?)说不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为什么”中就隐藏着明天的张衡和牛顿呢!因此,我们要杜绝在语言、神态、行动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能使他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在我的宽容下,经过近两年的鼓励,我们班孩子已经快成为“问题人物”了,上课初,他们会就课题提出好多问题,上课过程中,他们也会主动举手提出他们不理解的,心存疑惑的地方,连平行班的老师也都惊叹他们提问的胆魄与质量。尽管,有时候这些问题也会把我难倒;有时候这些问题和所学课文无关;有时候,会将我的上课计划打乱。但是,看着他们日趋浓厚的问题意识,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事实上,一个好的老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潮。我想,只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2、 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怀疑、好奇、挑战的精神逐步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听从老师指令的依赖感,及较强的惰性心理。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摈弃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引进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没有了教师这根拐杖,他们也就只好自己蹒跚学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我也总是利用科学家、伟人有关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如,牛顿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了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使学生认识到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有了外在的与内在的双重动力,加上我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提问的兴趣也就渐渐浓厚起来。。

   二、 培养学生学会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切入点。于是,在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外阅读、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蹦出思维的火花。

   1、预习自学中挑疑。“预习是自求了解的过程。”每一次上新课前,我都会要求学生事先进行预习,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及课文内容做上记号。检查预习时,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加以表扬,形成榜样。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边阅读边产生疑问的习惯,而且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就多了一份自主性,学习效果也好很多。

   2、从课文题目发问。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精辟的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有所了解。因此,新课开始,我经常这样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或“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使阅读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刚开始,学生的思维显得很拘束,只能提一两个问题,而且比较肤浅。像《乌鸦喝水》这个课题是很好提问的,可是我们小朋友却只能问:“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乌鸦喝到水了吗?”不过我一点也不生气、失望,而是对提问的小朋友翘起大拇指,夸他真能干,能自己提出问题,或是走到他身边,激动地摸摸他的小脑袋,夸他的脑袋瓜真不简单。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就来了,特别是争强好胜的孩子也想得到这样的夸奖啊。于是又有孩子问道:“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乌鸦是怎么喝水的呀?”“乌鸦在哪里喝水啊?”“乌鸦喝水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想办法解决了吗?”你看,有了信心,有了积极性,孩子的思维就是这么活跃,他们一下子又提了那么多高质量的问题。记得那堂课,我的情绪也很激动,直夸他们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会学习的孩子。孩子们显然也受我的情绪所影响,提问解疑相当积极,实现了真正的思维上的参与,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自那以后,孩子们的提问兴趣越来越浓厚,再也不用我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去引导他们“开启金口”了。往往是课题一出来,就有小朋友举着手说:“钱老师,我有问题。”记得上《朱德的扁担》那一课,我备课的思路是只让学生就课题提一个问题的,那就是“朱德跟扁担有什么关系呢?”可是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提问,看着那么多高举的小手,渴求的眼睛,我就不忍心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毅然抛弃自己的教案,让孩子们问个畅快。“朱德是谁?”“朱德要扁担干什么呢?”“朱德是个将军,平时工作已经很多了,挑粮又那么累,他为什么还要去挑粮呢?”“朱德既然是将军,他命令手下的士兵去挑好了呀,为什么要亲自去挑粮呢?”“朱德将军除了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他平时还要做些什么事呢?”……于是,我就把孩子们的问题进行归纳,罗列在黑板上,跟课文内容无关的,现场解决掉,剩余的,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自己提问解疑,我的适当点拨中结束了。虽然没有传统的课堂教学那严谨的结构,甚至有点乱,但是那活跃的课堂气氛,那时时迸射出来的思维火花,却是传统教学所看不到的。因为在这里,学生有求知的欲望,解疑的喜悦,他们是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

   3、 引导学生提出异性问题。求异思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引导

   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皮球浮上来了》等课文,我就提出求异性的问题:“你还能帮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喝到水吗?”“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出小伙伴呢?”“如果你是小羊,你会动什么脑筋躲过凶恶的大灰狼呢?”“有一天,小狐狸和小乌鸦碰到了,小狐狸会动什么样的脑筋去骗小乌鸦嘴里的肉,而小乌鸦又会怎么做呢?”“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从树洞里取出皮球吗?”这样的问题往往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往往这时候最能体现出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像《乌鸦喝水》就有小朋友说:“衔石子太累了,它可以去找根吸管来,用吸管吸多方便啊!”这位小朋友显然是联系了他自己用吸管喝饮料的生活实际了,我立马为他拍手鼓掌。不料,马上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这只乌鸦是在野外,它是找不到吸管的,等它找到了,它渴也渴死了。它还不如用翅膀把瓶子抱起来,往嘴里倒呢!”这个小朋友显然是动画片看得比较多,把乌鸦拟人了。我也摸了摸他的脑袋,夸他考虑问题真周到。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为乌鸦想了许多喝水的办法,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 培养学生的怀疑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怀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

   讳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怀疑、反驳别人的理论。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对老师的讲话做大胆地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怀疑心。比如,上《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就有小朋友说:“钱老师,课文插图画错了,小朋友掉进了缸里,可是他的衣服和身体却没湿。”当时,我很吃惊,因为,我根本没发现这一点,压根别说备课有准备了。于是,我先是诚恳地表扬了这个小朋友,夸他真细心,能发现课本里的错误,然后就顺势把问题一抛:“让你们来改的话,这幅画应该怎么画呢?”有的小朋友说:“他的头发上应该滴着水。”有的小朋友说:“他的衣服应该和身体贴在一块。”……一个小小的插曲又给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而那个小朋友也因为敢于对课本表示合理的怀疑而受到了我不菲的奖励。看得出来,他很意外也很开心,而其他小朋友眼里流露的则是无比的羡慕。挑战权威的种子也就在那个时候悄悄地播种在了他们的心里。上《小蝌蚪找妈妈》时,正好上到问鲤鱼妈妈的那一部分,忽然有个小朋友举手说:“钱老师,小蝌蚪明明问的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而鲤鱼妈妈回答的却是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这不是答非所问嘛?”显然,这个小朋友对作者的写作逻辑表示了合理的怀疑。于是,我引导他们再仔细地读一读鲤鱼妈妈的话,看看鲤鱼妈妈的话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很快,就有小朋友说:“鲤鱼妈妈的话有两方面的内容,很长一句告诉了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后面一句‘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告诉了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在哪里。”我连忙接上:“那说明,鲤鱼妈妈还是回答了小蝌蚪的问题,并不是答非所问。那她为什么除了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在哪里,还要告诉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呢?”思维敏捷的小朋友马上就举手说:“因为小蝌蚪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怕他们就是见到了自己的妈妈,也不认识,所以还告诉他们妈妈的样子。”就这样,孩子在大胆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文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超圆满地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学习。而这,都得宜于学生好问,敢问,乐问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告戒我们:“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艺术上的创作,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重点的过程。衡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仅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焕发课堂的活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3: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