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作文“吴兴杂诗”有感(含名师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21: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作文“吴兴杂诗”有感(含名师点评)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作文“吴兴杂诗”有感
吴兴杂诗 (清) 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河北三河二中  崔亚荣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而且所给材料是一首哲理诗,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哲理主要体现在“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上,在不同的地方,适合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推出在做其它事情上也是如此,要因地制宜,要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这道很美的作文题目,如果学生能过了审题这一关,应该能写出高质量的美文。
安徽省淮南市教研室 彭光品
2010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题是:
吴兴杂诗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拿安徽卷作文题和其他省市的作文题相比较,安徽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山东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要求根据以上的材料来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字。浙江高考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辽宁卷是根据材料半命题作文:“幸福是 ”江西高考是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安徽高考作文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完成了安徽自主命题以来的一个突破。
首先,从命题形式上看,它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近几年安徽乃至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1.话题作文淡出舞台,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中分天下;2.以人为本,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3.内容高度开放,限制逐渐显现; 4.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
2006年安徽自主命题以来,作文题分别是话题作文“读”(2006年)、命题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年)、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2008年)、新材料作文“弯道超越”(2009年)。从命题的方式来看,今年的作文题在去年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续使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可以说早在情理之中。但是今年的作文题又自己的特点,它所给的材料是一首古代诗歌。相对于过去的材料大都是现代散文来说,在材料的理解方面又有一定的难度。这正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守正出新”的命题规律。从中也可以体悟出安徽卷命题者的一番苦心。
其次,从所给材料的选择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而且所给材料是一首哲理诗,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要过审题这一关,要读懂阮元的这首诗。阮元(1764-1849年),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元,江苏仪征人。广大考生对这位诗人应该不熟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元明清诗鉴赏辞典》(1994年12月第1版)选了阮元的唯一的一首诗就是这首《吴兴杂诗》。诗的头两句刻画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诗作的后两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会到这种生态分形,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分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诗作对水系分形描绘的内涵。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哲理主要体现在“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上,在不同的地方,适合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推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要符合客观实际。
再次,从考试学的角度来说,这道作文题可以使考生的分数有效地拉开距离,使试卷的效度得以提高。这道题充分体现了201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精神:2010年《考试说明》将“有创新”中的“见解新颖”解释为 “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 “深刻的”一词被删去,难度降低。在发展等级方面,《考试说明》中“鼓励见解精辟、独到”,对立意准确的要求提高,深度要求加强。
另外,从题目的创新角度看,这道题很新颖,让很多猜题押题者大跌眼镜。在高考前,各种媒体尤其是网上猜题预测现象屡见不鲜。有人判断今年高考作文可能要涉及世博会、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今年安徽卷作文题都予以回避,有效地避免了一些考生的宿构文章。
总而言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为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推进,对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06: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