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6-5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2
师:我知道非常喜欢古诗文诵读,同学积累了大量的古诗,上课前我们吟诵几首古诗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地)好!
师:先背一首描写春天的?(一生背《春晓》)
师:小朋友,你背得很准确,老师也来背一背可以吗?像老师这样,再背一遍好吗?
师:这次,你吟出了诗的韵味。描写夏天的谁来?看能不能背出诗的韵味?(一生背《小池》,背得特别有韵味。)
师: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师: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收获的季节来临了。描写秋天的诗能背吗?(一生背《山行》,然后全班齐背《山行》)
师:好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只古人与枫叶结下疑惑之缘,今人也同样喜欢写枫叶抒发情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袁鹰先生一起去品味《枫叶如丹》。
上课!(师生问好。)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丹”字的笔顺,先点后横,横的两边要出头。“丹”什么意思?
生:火红色。
师: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条理。
师:请看大屏幕。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自身试着读读这些词。(蝉鸣蛙噪 暴风骤雨 心旷神怡 火热 绚烂 静憩 挫折)
师:字词预习得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师:你说得很具体。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说出这件事?
师:小朋友,你的概括能力真强。像他这样在下面再练习概括一次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学过了就用,这个身手是你的了!
三、质疑问难,感悟文本。
师: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两局部。第二局部写的就是这件事,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局部。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者方可出息。”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局部,拿起笔把不明白的问题标出来。(学生边读书边考虑。)
师:谁有不明的问题?
生: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师:你提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把它写到这儿。(板书:缺少?)
生:为什么给照片起“秋之生命”这个题目呢?
师:你们提得这两个问题可以合为一个问题。(板书:秋之生命?)
生: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我明白了什么?
师:(板书:明白?)你是个会学习的小朋友,你提出的问题恰好是课后的问题,那每篇课文后边的问题往往是关系到全文的主线问题,相信你们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师:“我的照片中缺少些什么?”那看看到什么景物,作者回屋去取相机?
生: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大屏幕
师:谁来读?(一生读)
师: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静憩”什么意思?
生:静表示恬静,憩表示休息。合在一起表示……
师:来,读出静憩的感觉。(一生读出了恬静。)
师:多么恬静的环境,看到这株枫树,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心旷神怡。
师:了不起,刚学了这个词,就用上了。
生:我觉得太美了。
师:是啊,正是看到了这满树满地红艳艳的枫叶,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见的美,前所未见的震撼,于是返回取来了相机,而看到这株枫树,作者有什么感受?
生: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师:还有呢?
生:若是画家,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油画。
师:可我又不是。
生: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大屏幕
师:自身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同学们,作者是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作家,透过这满树的红叶,他看到了这红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红之后是衰落衰败了
师:是啊,一种衰落,美过之后的衰落,多让人辛酸啊。(大屏幕出示袁鹰照片。)这就是当时的作者袁鹰。你看,他头发白了,满脸的皱纹。看到这深秋落叶的枫树,不由地想到自身已是人至暮年。谁能读出作者的感受?(一生读)
师:一片落叶一深秋!此刻,在老人的眼里,一片枫叶一片愁啊!谁再来读?(生读。)
师:谁还想读?(又一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也看到了那位凄苦的老人。
师:现在你能结合作者的年龄心境,以和眼前看到这满树的枫叶谈谈吗?作者为什么把枫树比成了老人,画面里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生说
看来,你理解了,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小朋友。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
师:(语调欢快的)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你眼前的小女孩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出来的?(大屏幕。)
自身放声读读这段话。
生: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活泼。我从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这句中的“蹦”字体会出来的。
师:一个“蹦”字就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可真会读书。
师:(面向另一名同学)你眼前的小女孩呢?
生:我觉得这个小女孩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我从“哼着只有她自身懂的曲调”中的“哼、曲调”感受出来的。
生:我觉得小女孩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朝气蓬勃的。我从“跑、捡、跳跃”这些词中体会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感悟能力真强,老师为你们高兴。谁能读出小女孩的活泼、快乐、富有生命力?(大屏幕中的“蹦、跑、捡、跳跃、哼”字变红色。分别指两名学生读)
师:(出示照片和文字:)请看着照片,自身读读这句话。(学生自由朗读。)
师:于是我按下了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看,就是这张照片,美吗?它美在哪里?
师: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多么美丽阿
师:(出示只有枫树的图片)同学们请注意,小莉贝卡蹦跳着跑走了。此时老人袁鹰看到眼前的枫树又有什么感受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局部,一起感悟枫树的生命历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局部。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寻找枫树生长的足迹。(课件播放动画,展示枫树由绿到红的过程。师配乐朗读。老师如情入境的朗读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的小眼放光,有了读的激动。)
师:想读了吗?自身试一试吧。(学生投入地读着)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女生配乐读)这么多想读的,那就推荐一名吧。(一男生再次配乐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读出了枫树生命的韵味。听你们这么一读,老师又想读了。这样吧,咱们师生合作读好吗?老师读时,你们停下;老师停下,你们接读。(师生配乐合作朗读。)
师:(再次出示枫树图)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感悟了枫树的生命历程。再来看看这株枫树,想想老人袁鹰又会有什么什么感受呢?
生:枫树缺少生命力。
生:枫树很单调。
师:小朋友们,先别着急说。想想枫树的生长过程,再发表看法好吗?
生:不再是凄苦的老人了,而是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