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七、能说会道善倾听──—架起心灵的桥梁
如果问你:“你会说话吗? ”你一定觉得很可笑。是啊, 每个人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在说话呀! 但是,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话:“良言一句三九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 说话也是一门学问, 沟通也要讲究艺术呢!
●用心倾听──—关于听的艺术
有一个故事, 名字就叫《听的艺术》:
一天,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访问一名小朋友。他问:“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 ”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 然后我绑上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 没想到, 小朋友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心头一震, 于是他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
孩子说:“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的! 我还要回来! ”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 当你听到别人说话时, 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 你懂吗? 如果不懂, 就请听别人说完吧。其实, 这“听的艺术”概括起来就是要“用心倾听”: 我们在听朋友、同学或邻居说话时, 要将心比心, 要有礼貌, 要给对方应有的尊重。
●我以我口说我心──—关于说的学问
有句老话:“没有说话的把势。”如果你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 你就不怕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了, 克服“开口难”其实很容易, 只要你是在真诚的吐露心声就行了。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多时候是贬义, 讽刺的是那些逢迎之人, 不过, 交流一定要看清对象, 要找到适合双方交流的话题, 这样才能有共同语言。
说话要讲究时机, 要有分寸。有的人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也许会给你一点启发:
急事, 慢慢地说; 大事, 清楚地说; 小事, 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 谨慎地说; 没发生的事, 不胡说; 做不到的事, 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 不能说; 讨厌的事, 对事不对人地说; 开心的事, 看场合说; 伤心的事, 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 小心地说; 自己的事, 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说话要有理有据, 要有明确的观点, 要让别人清楚地了解你这样说的依据。有些时候要先想好说话的提纲或要点,理顺条理; 有的时候, 要先打好腹稿, 再口头表达……
●让嘴巴动起来──—利用好一切机会去与人沟通和交流
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 只要你有这样的意识, 就不愁找不到锻炼的机会。而且, 要明白这样的道理: 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 因为交流和沟通是生活的重要组成。
“主动参与”: 平时的学习过程有太多的机会, 你一定要认真地思考, 勇于发言, 积极投入到每一次的讨论过程中, 投入到每一次的辩论、演讲、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中, 发表你的见解, 倾听别人的意见, 提升你的认知, 也展现你的风采。
“积极分享”: 把你在学校的趣闻请家长分享, 把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 把社会上的见闻讲给朋友, 把新学的课文故事讲给小伙伴, 把新听到的谜语、脑筋急转弯请别人也猜一猜……分享使春天的“ 一粒粟”变成了秋天的“万颗籽”。
“大胆倾诉”: 谁没有烦恼和忧虑呢? 谁没有“小秘密”和“悄悄话”呢? 老师、家长、同学, 朋友……找个机会, 聊一聊,说一说。“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话是开心的钥匙”, 沟通的作用就是这般神奇美妙!
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练练绕口令, 模仿段相声, 看看《实话实说》, 听听演讲……生活越来越丰富, 你与他人沟通的桥梁也会越走越通畅。
八、记录生活的点滴──—描绘金色的童年
闲来无事的时候, 你是否想过: 当你到了晚年, 已是满头白发, 步履蹒跚, 那时再翻开自己童年时的日记, 翻看自己童年时的作文, 记忆的闸门一定会被豁然打开, 童年那美好的记忆也会不断浮现眼前。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呀。
那么, 为什么不从现在起, 就把正在经历着的童年岁月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 写一本记录自己成长历程的书呢?
●写什么: 写好作文必备的两大“法宝”
提起作文, 有的同学比较喜欢, 也有的同学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念了紧箍咒──—直喊头疼。其实, 要写好记实作文并不难, 只要具备了这两样“法宝”就可以了: 一是手中的笔, 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再就是要有一架随身携带的照相机, 这“照相机”不是别的, 就是你自己那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
“每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 我就觉得没事可写, 没话可说”──—不少同学这样抱怨。其实, 真的是没有事情写吗? 请你先欣赏几篇习作, 也许你会改变原来的想法。
家庭对话
妈妈买了一只小猫, 很惹人喜爱。妈妈很自豪, 时不时地要自我表扬几句。这不, 又来了──—
“丫头, 你说咱们家谁最聪明、最可爱呀? ”
不用说, 她准是等着我回答:“小猫。”然后, 她就要问了:“这功劳应该归谁呀? ”
我今天偏不说, 我故意逗妈妈说:“那还用说! ”我分明是在说:“我呗! ”
妈妈还没说什么, 正在客厅的爸爸却接过了话茬儿:“你们怎么又在背后议论我呢? ”嘿, 这好事爸爸也要往自己身上揽。
妈妈不甘示弱:“你这人, 哪样都好, 就是太多心! ”
爸爸一笑, 一本正经地说:“ 用词不准了不是, 那叫‘ 多心’吗? 那叫‘对号入座’”!
我一听, 可不愿意了, 对爸爸说:“爸爸, 你的风格可真够高的, 你怎么抢我这小孩子的‘座’呢? ”
爸爸只好败下阵来:“好好好, 这‘座位’还给你行了吧? ”
我还没说什么, 旁边的小猫好像听出了门道, 连声叫到:“不──—妙! ”
小作者只是从家庭生活中选取了一个小小的镜头──—也就是一家三口人的一次关于“谁最聪明、谁最可爱”的风趣的对话, 整个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便跃然纸上。
你每天都在家庭中生活, 平时的家庭生活一定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只要你细心体会, 还发愁没有事情写吗?
另外, 你们现在正在学生时期, 有很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在学校中、在班里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 每天要发生多少故事呀。其中不少的事都值得记录下来, 许多事情都很值得回味。
柔香和雨香姐妹俩是双胞胎, 而且巧的是, 她们还在同一个学校, 同一个班, 因此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儿。请看妹妹雨香写的两篇日记。
( 一) 调座位。
今天调座位了, 我们大家都很高兴。陈老师虽然刚到我们班, 可是许多同学的名字, 她都叫得出, 只有我和姐姐她总是分不清, 所以只好说:“你坐这儿。”“你坐那儿。”我想偷偷地告诉陈老师, 我的脸上有颗小小的痦子, 姐姐没有。哎, 可是陈老师是近视眼, 她肯定看不清, 看不清当然也就分不清啦。
( 二) 挨批评。
今天陈老师发脾气了, 因为早上同学们默写得很差, 柔香也不行, 我倒是得了100分, 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我发现我的橡皮不见了, 仔细搜寻, 发现不知被谁放到了讲台上。我走到讲台前, 准备跟陈老师要回我的橡皮。谁知陈老师劈头就说:“柔香, 你是怎么搞的? 怎么写得这么差? ”我吃了一惊, 呆呆地望着陈老师。没等我说话, 陈老师的声音又提高了几度:“你到底有没有上进心? 你看人家雨香多争气! ”我好不容易才插上一句:“陈老师, 我就是雨香。”陈老师一听, 自己批评错了, 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真对不起, 又把你们俩弄混了! 你回座位去吧。”
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又听到身后陈老师在高声喊到:“柔香, 到前边来一下! ”看来她这顿批评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了。
你看, 妹妹雨香把平时在学校里发生的事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也许许多年以后, 再看到这篇日记, 她还会想起那位工作认真但脾气有时候又不太好的陈老师。
当然, 除了在家庭和学校, 你还会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会与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 当然也会有许多的事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也都值得记下来。
像以上这几位同学这样细心留意生活的事例还有许多。如:
我们家家户户都有电话, 几乎每个人都打过电话, 可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电话机上的数字“5”这个键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定位键。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 我们对“杨柳飘絮”这种现象可谓司空见惯, 可一位同学通过观察和查资料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杨树都“飘絮”的, 杨树也分雌雄。
有一位四年级的同学在秋天落叶纷飞的时候发现落叶往往是正面朝上的, 并和爸爸一起弄懂了为什么会这样。
还有位农村的同学看到父母和村民们秋天摘果树上的苹果和梨很费劲, 就提出了发明类似吸尘器的“摘果机”的大胆设想。
一位同学从资料上得知废旧电池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就提议在中小学门口设置回收箱, 结果被环保部门采纳……
是啊, 我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 都有一些奇思妙想, 什么衣、食、住、行, 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 大事小情, 有多少事情可写呀。人们说童年是金色的, 其实它又何止是金色的呢? 它是那么丰富多彩, 怎么能说没事可写呢?
●为什么写──—习作的意图
解决了“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的问题, 也就是“ 写什么”的问题, 我们还要考虑一个“为什么写”的问题。是啊, 你们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日记呢?
满足自己收藏、保存的需要: 你们平时写的一些东西, 如自己写的日记或是诗歌、故事是不是有一些是写给你们自己看的, 或是留作纪念的? 可能有些还是你们个人的“小秘密”,不想让别人看到。对这些东西, 你可以和家长、老师来个“君子协定”, 你自己保存就行了, 你的家长和老师、同学肯定会尊重你的意愿的。
满足日常应用的实际需求: 像平时写的书信、建议书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写给一定对象的。写信就要让收信的人能收到; 写建议书就要想办法把你的建议提出来, 提给学校、报社或有关的部门; 写了倡议书就要把倡议书拿到学校的壁报上去刊登, 或到学校的广播站广播、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公开, 这样才能使大家知道你的倡议, 他们才有可能按照你说的去做。
满足与他人共享的需要: 当然, 你也有一些作品, 想让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一下, 如你读了一本书, 你觉得很好, 就写了一篇读后感来介绍这本书, 想把他推荐给其他的同学;还有你自己编了写故事, 或是有什么奇特的见闻, 想让大家都知道; 你的一些喜怒哀乐想与大家倾诉……既然是写给别人读的, 那么, 老师、同学、家长就成了你的读者啦, 他们肯定会对你写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扬, 也会对你写得不太清楚、明白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和想法。如果你认为他们提得对, 就要认真改正, 如果你认为他们提得不对, 你还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