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太阳》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阳》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字13个,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使学生认识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后羿射日》的故事、字词卡片。
   2、 学生可在课前搜集太阳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猜谜引入: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猜猜它是谁?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它是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太阳》。齐读课题。
  二、 配乐欣赏:
     运用挂图向学生展现课文描绘的几个画面,随同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进行范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范读有音乐与画面的烘托,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学生从感官上、心灵上能感受到儿歌语言文字的优美,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自学
   1、 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方法学会它。
   2、 拭出你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3、 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小“?”,一会儿和同学们研究解决。
  四、 识字
   1、 同桌互相检查字音,全读对了的,给他画面小红旗。
   2、 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比比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好。
   3、 你还有哪个字不认识?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4、 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选你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一定会扫清生字的障碍。尤其是第三个环节,把不认识的字再通过请教他人多读几遍,使认字过程落得扎扎实实。)
  五、 写字。
   1、 记字形:“水”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强调左边是横撇。“鸟”字可教学顺口溜:“撇是鸟头一撮毛,点上眼睛明又亮。身子弓来爪子短,站树枝叫喳喳。”。
   2、 学习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
   3、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水”和“鸟”“出”字。
                 第二课时
  一、 导入:太阳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为了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每天早早起床,勤奋地工作着。让我们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诵读,评价
   1、 选句朗读。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还可以请你的小伙伴给你评一评。
   2、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几行诗中“跳”“冒”“叫”“唱”等词语的感情,让学生做做动作来体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体会日出的美丽景色。
   3、 读全文,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语文教学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味语言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日出的奇妙,读出对太阳的赞美。)
  三、 写字
    指导学生写剩余的几个生字。教师指导写“出”字要强调笔顺,第三笔是“长竖”,不是两个“山”字撂在一起的。
                 第三课时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背诵
   1、 选句背诵,把你最喜欢的诗句背给大家听。
   2、 全文背诵。教师小结:同学们背得真错,老师也感到太阳从各个地方升起来。
  三、 交流
   1、 你知道太阳还会从哪里出来吗?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 把你课前查找的资料和伙伴们交流。
   3、 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我们一起分享吧!(见《补充资料》和后羿射日的故事)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按查找的资料去读,而变成自身的语言去表述,这样学生才会有收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
  四、 练习
   1、 种太阳。(扩词练习)
     水()()鸟()()
   2、 读一读。(见语文天地中“读一读”中的内容。)
   3、 画一个最美的太阳,送给你喜欢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太阳》课堂实录3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出示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阳吧。
  二、课件展示,感知画面
  ??1、课件展示:太阳分别从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来,大地变得一片光明,充溢生机、活力。
  ??(直观、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边看边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强调说完整话)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看见太阳从大海中跳出来。
  ??生:我看见太阳从草原中、森林里升起来。
  ??生:我还看见太阳升起来后,到处都很美丽!
  ??……
  ??(因为学生在前面欣赏了太阳升起的美丽的画面,在说话时,是争抢着要把看到的情景说给大家听,说起话来就自然流畅了。)
  ??3、师小结:美丽的太阳,美丽的景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叔叔也看见了这一美丽的情景,写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学吗?
  三、初读韵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韵文《太阳》
  ??师:先听老师读一读,假如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给我鼓励一下,也可以给老师提提意见。
  ??(师的话音刚落,生就纷纷地告诉师,他们已经会读了,可见有些学生回家已经预习过了,这时,师假如抓住机会,放手让学生试着读一读,会读的就当小老师带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可惜的是,师并没有这么做,仍然自身按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过灵敏,二是观念没有更新,害怕学生会出现什么过失,自身的教学任务会完成不好。)
  ??师范读
  ??师:你们想不想自身读一读?轻轻打开48页(学生翻开书本后),读书时,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生;可以问一问小组的同学。
  ??生:可以问老师,或者问听课的老师。
  ??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行,现在请小朋友读书,选择一种方法解决不懂的生字。
  ??(这个环节设计得较好,让学生自身先说一说识字的方法,再自身选择喜欢的方法读书、识字,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2、学生自由读韵文,解决生字。
  ??3、请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2-3个)韵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师生一起纠正字音,齐读。
  四、认识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棵神奇的树,咱们赶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树。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个果子里都藏着一个词,还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师:小朋友只要能读准每一个果子里的字或词的音,就能把它摘下来,谁先来摘果子?
  ??学生抢着上台做摘果子的游戏。
  ??(这个环节有时单独请学生回答,有时小组回答,有时分男女同学回答,有时全班同学回答。读对的和时奖给一朵花。学生非常积极,"我来,我们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异常热闹!老师真不知该请谁好,但是,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师:今天,聪明狗又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们好!"聪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楼梯,需要小朋友的帮助,你们愿意吗?一个字就是一个台阶,小朋友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个台阶。
  ??师的话音刚落,"我来,我们来"的声音又再次地响起。
  ??学生做游戏(可以单独请,小组,男女同学,全班同学)
  ??师适当加以鼓励,注重读准平、翘舌音。
  ??从草叫跳照森世阳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师:小朋友们的表示真棒!现在,请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来,两人一组,互相读给对方听,读得好的,请你奖励他。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考评。
  五、再读韵文,巩固识字
  ??1、师:刚才,小朋友把字和词语读得特别准,你能把这首诗歌读准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1-2名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给予肯定,读不好的给予鼓励。
  ??师:这首诗歌比较长,注意读好来。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读。师带读,生跟读,齐读。
  ??2、你喜欢太阳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是呀,有了太阳,才有美丽的世界(课件展示),太阳的贡献可真大呀!读儿歌时,怎样才干读出对太阳的喜爱?小组读一读。
  ??小组读一读,指1-2名读一读,男女生竞赛读。
  ??3、小朋友们读得越来越好了,你愿意读给他人听或者当小老师考考他人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或老师,读给他们听或当当小老师。
  六、安排作业
  ??回家向家长汇报今天的学习内容。
  反思:
  《太阳》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充沛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誉,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小狗跳楼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讨论喜不喜欢太阳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身的想法告诉他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身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干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小朋友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学设计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小朋友,只有这样,才干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小朋友得到了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太阳》课堂实录2
 教学目标:
  1、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语、句——发展发明思维编诗句“在哪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有位老公公脸庞红彤彤,晴天早早起,黄昏就收工。”对,今天我们就进入太阳月亮这一单元,学习太阳这课。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说明:吸引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眼睛看着字,仔细听。
  2、自由读课文,指着字读,不认识的字,用笔在下面画个小圆圈。
  3、分句教读。学生留意自身不会读的字。
  4、同桌互读。不会读的互相教教。]
  6、齐读课文。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中落实听读识字。]
  三、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学生观察并回答)。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随同动作齐读)
  [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示欲,达到朗读目标。]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溢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桌先说一说。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发明思维。]
  四、识字游戏。
  1、和字娃娃交朋友。
  [说明:“字娃娃”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字娃娃打招呼的过程中,既熟悉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有礼貌。]
  2、字游戏。
  [说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说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4: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