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片断作文写作指导六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片断,其本义是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一局部,即整体中的一段。它相对篇章来说,不强调有明显的开头和结尾,篇幅相对短小,内容相对集中。而“片断作文”,则用一段或一节的篇幅,或表示生活中的某个层面,或说明事物的某个方面,或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些看法。
  
  引导学生片断作文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片断作文与命题作文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片断作文训练,实际上是单项的作文训练,它能为命题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需要学生去谋划全篇文章的结构布置,也不需要开头、结尾、过渡等。它可以用一个小情节写一段话,但这一段话必需有中心,写具体;它可以写一处景色、一个局面、一段对话或者一个人的外貌、行动、心理活动等。事实证明,片断作文训练是作文教学中费时少、收效快、宜提倡的好方法。
  
  一、练在知能迁移处,唤运用精彩纷呈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现有教材的选文都是非常讲究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据例子,我们可以迁移文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结合课文心摹手追,体会语感,吸纳作者的表达方式,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一篇课文学完了,要使学生能将刚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实现知能转换,是我们片断作文训练的目的之一。比方,课文的构段方式有很多,学习课文的构段方式,就是进行练笔的主要方式。笔者在教学了《黄山奇石》后,请学生从课文的第四段中选两块奇石,仿照课文二、三段并列段式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查资料、写作,忙得不亦乐乎。类似的,还可仿写句式,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实实在在的知能迁移的训练。又如,教学《新型玻璃》,在讲完了五种玻璃的作用和特点后,让学生自身选择一种来写写“玻璃的自述”。练笔以“我的自述”成为情感的联络点,仿写以“我的视角”为支撑,调动起学生全方位的心智。学生改变了人称,语言生动、活泼,将课本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由仿到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效结合,自身情感的融合恰到好处,读写能力相互转化,显出了语文课的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二、练在情感交融处,激感悟内化喷发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会淡化。捕获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和时练笔,使他们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并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情到浓处话自鸣,而这往往是最动人肺腑的,它不只能感动自身,也能感动他人。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当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到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如,学习《燕子过海》时,当读到“水手们用敬重的目光,望着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繁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时,学生完全沉溺在课文的意境中。笔者马上布置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小燕子,水手们的心中有好多话要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样布置,学生便有话可说了,而他们笔下的文字,真的是字字真切。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教者寻找到了一个“情感点”,进行巧妙地引导: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他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请想象,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时地对自身、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课件再现当年洛杉矶地震的恐怖镜头,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想象,七岁的阿曼达在面临死亡时,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化成了学生手下的“小练笔”。学生激动万分,挥笔疾书,三言两语,四五句话。片断作文训练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三、练在思维发散处,呈情感多向扩展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扩散,不只要注重激发他们的求异兴趣,更关键的还在于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对于同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发散思维,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都可以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称象》后,笔者问学生:“读了全文,聪明的曹冲一定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曹冲到底聪明在哪儿呢?”“曹冲是怎么听官员们议论的?听了后,又是怎么想的?”“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一问,学生兴致勃勃,写得各有千秋,再也不愁没话可说了。又如,学了《揠苗助长》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和时联想,禾苗枯死以后,种田人会有哪些表示,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然后以《禾苗枯死以后》为题写一个小故事。学生练笔内容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写禾苗枯死后,种田人回到家对家人痛哭,告诉儿子今后做事,决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有的写种田人见禾苗枯死后又动员全家人,在田里种些早熟的庄稼,经过精心耕作,秋天也获得了好收成。还有的写种田人的庄稼颗粒无收,只好带着家人四处乞讨。这样的训练给学生开辟出一块块自由发散的思维阵地,使学生的发明才干与其知识、智力、体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四、练在情节空白处,引想象空间延伸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蕴含空间。片断作文训练要捕获住这些空白结构中的有效练笔点,以震动学生的真实思想。它能够驱使读者去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对文章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教师只要能做有心人,体会文章的妙处,挖掘作者设置“留白”的匠心,那么学生的写作愿望会在教师的精心“设防”中被激活,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帆风顺的一张脸”到底是怎样的一张脸?是啊,现在的小朋友,尤其是城里的小朋友,对这张脸确实是陌生的。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在学生理解词意后,让学生自身去想象、描述。通过对车夫脸的想象,学生了解了当时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通过这些补白,不只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市郊、汴河两岸繁华的街市之后,画面突然结束。这时文章的作者这样写道:“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皇宫重地”应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电影、电视中的“有关景象”,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出心中的“皇宫重地”的威严与繁华。再如,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可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作一番想象,并用文中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把想象中的五彩池的种种形状写出来。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在学生的笔下得以充沛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五、练在语言特色处,还表达鲜活灵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每一篇课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局部,让人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那生动形象的比喻,那气势澎湃的排比,那栩栩如生的比拟,那工整而有韵律的对仗,还有那令人叫绝的神来之笔,精巧有序的布局谋篇等等,这些优美规范的语言可谓语言中的板书,它们往往也是课文的情理意趣之所在。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干,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例如,笔者在教《秋天的雨》这篇经典美文时,感受到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抓住这个“读写结合”点,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到了作者的手法,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又如,《珍珠泉》描写了云南珍珠泉美丽、奇特的景象,尤其是小泡泡的描写更可称为点睛之笔。紧紧抓住“最有趣的要算是这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晶亮、丰满的小水泡了”中的“一嘟噜,一嘟噜”,赋予泡泡于人性化,笔者设计练笔:“我这小泡泡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地一嘟噜,一嘟噜,是想。”还原词语意象的练笔,使原本相对静态的、凝固的“一嘟噜,一嘟噜”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六、练在热点关注处,促话题多元生成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没有东西可写,经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事例老套雷同,不会选材。其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自身的眼,以自身的心去观察、理解、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同时学生要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善于从身边的事中挖掘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为生活中的感动而记录、积累素材,成为学生练笔的源头活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当今的学生已悄然被“时尚文化”包围,他们喜欢看的是《哈里·波特》、《家有儿女》、《武林外传》……读的是漫画书,什么《乌龙院》、《老夫子》、《父与子》……唱的是流行歌曲……这些变化让我们语文教师忧心忡忡,担心学生长期浸润在这种没有根基的文化下,会变得浅薄、虚浮。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任何置身期间的文化语境,都有其利弊两面。但我们还可以试着打开一扇窗,开发他们现有的生活内容,挖掘其中的“金子”,注入写作之中,这样无疑找到了写作的“活水”,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以节日为契机进行小练笔,把片断作文放入生活的大课堂中,在生活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春节、元宵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个个色彩纷呈的日子,无疑是学生练笔的好契机。每个不同的节日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特别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比方,学校在儿童节举行了“红领巾跳蚤市场”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当笔者提出以此为题材写一个片断作文时,学生兴致高涨。
  
  片断作文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局部,而且是最愉快的一局部,使学生见资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次次快乐而空虚的语言之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