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0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下载,无需注册,因为复制时部分内容如图片、分数等未能显示,请直接到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直接下载打印!如需帮助,请留言,本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回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
(本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明察秋毫(1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招徕lái       车胤yìng       铁铉xuàn      颤巍chàn
B.腌蛋yān        隔阂hé         囿于yòu      门槛k?n
C.馄饨húndùn     蹲踞jù         沉甸甸diàn   小钹bó
D.苋菜xiàn       秸秆jié        门楣méi       吆喝he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⑴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幅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
⑵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
⑶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
⑷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低在板壁上写虎字。(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悉,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4.与下段文字衔接自然、连贯、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创造的知识;哲人拍了拍地球仪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农民望了望金黄的麦浪说,_________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A.财富就是广阔的田野        B.财富就是成长的麦苗
       C.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        D.财富就是播下的种子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5.文学常识填空(9分)
        ⑴《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           ,湖南凤凰人,           家和            家。
        ⑵《吆喝》一文选自           ,作者是        ,著名        、       、         家。
        ⑶《俗世奇人》一文的作者是          。
6.考考你。(3分)
⑴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        。
⑵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事。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语病。(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近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是我的财富。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日记,⑤我感慨很多。⑥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也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⑨对自我的反省和鼓励。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8.读对联,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幅对联,请写出此人具有哪些具体的兴趣爱好。(4分)
(1) 品韵方晓丝竹雅       (2)和二弦撷趣生旦净
执毫始觉草篆神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9.阅读下面文字,探究问题。(3分)
                             美丽的背后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段,仅仅两天的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陨。然而谁能想象,依米花为了这两天的短暂开放,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在戈壁摊上,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生长,而依米花的跟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第深处,通常它要花费 5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朵仅仅开放两天的四色鲜花,依米花母株为此付出了它6年的光阴。
        你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探究,得出一个怎么样的结论?
                                                                     
10.才华展示。(3分)
如果你是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如果你是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5-3 14:30: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下载资料,能不能告诉我怎么下载啊?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3 14:28:03 | 只看该作者
怎样下载试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rar (25.16 KB, 下载次数: 38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二)
一、1.D 2、据 投 弛 缝3.C 4.⑴A ⑵A ⑶ B  5、D(“门外汉”指某方面的知识还没入门的外行,而不是指站在门外的人)6.C
二、7.折冠 名列榜首 登上冠军宝座8、三国演义9.(1)① “却”改为“并”。    (2)②    (3)⑤  “不耻下问”改为“虚心请教”。    (4)⑥10.示例: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    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三、(一)11.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12.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B处:淡淡的幽默。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13.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14.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15.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二)16.通过叙述作者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17.冲进火中抢百衲衣,珍藏百衲衣,送百衲衣给我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含义18.表现了母亲浓浓的慈爱。19.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20.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示例:“莫以善小而不为”或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
(三)21、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22、寻找不满意的地方。23、对自已作品的满意;完成作品后的轻松感。24、夸张,侧面写出了冯老汉的手艺之精湛。25、手艺精湛;有着高尚的人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1——25题。(15分)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位着爷爷两只精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21.第①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具体所指的内容。(2分)
                                                                  
22.第①段中说到“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从下文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冯老汉在干什么?(3分)
                                                                     
23.第①段冯老汉“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搓着两手”,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3分)
                                                                    
2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3分)
                                                                    
25.你认为冯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4分)
                                                                  
四、作文(30分)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拟,不少于5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4分)
(一)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1.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A处:                              
B处:                              
C处:                             
1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14.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3分)
                                                                  
15.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6——20题。(14分)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6.概括本文的中心。(3分)
                                                                 
17.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4分)
正面描写有:________                                ____。
侧面渲染有:_________                                ___。
18.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2分)
                                                                  
19.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0.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6: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