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的风筝》教学案例
这是一篇怀念老师的散文,课文内容感人至深,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我在教学中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刘老师心中的“乐”,与刘老师身上的“残”进行对比,从而来体会刘老师的人生态度。
教学片段:
……
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当我们问刘老师那条腿怎么会没有的时候,刘老师笑着说是女娲造人时由于力量太大而不小心甩掉的。一般人在回忆这些伤心的往事时,都会很痛苦的,可是刘老师却是开着玩笑和我们解释。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读出来的,“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能做出这么多样式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生:我是从第八自然段的“决不肯”这个词感受到刘老师的乐观。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快乐。
生:是的,当他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时候,“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 ,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刘老师那张洋溢着快乐与满足的笑脸,我也为他感到快乐。
师:那么,就请你带着这份快乐与满足读一读这句话,也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大家。
……
生:我注意到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故意撒脱手”“笑着,叫着”“蹦跳着”……我想,一个失去左腿的人,完成这些动作该多么困难呀!可他全然不顾,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当中。
生:一个身患腿疾的人这样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一定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可是他却能坦然地面对人们的目光,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他的乐观,还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与自信。
……
反思: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想一下,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情绪低落,感到自卑,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出发,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自悟。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悟,在读中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时间,感受刘老师的高尚人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