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1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一) (1-15课)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二) (16-29课) 
  1、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协助才干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安排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假如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协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协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安排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协助我们健康生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保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5.教师总结,安排家庭作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讲解:“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开展的禁烟运动,粉碎了英国等列强利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英国依靠其坚船利炮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岛。我们在上个学期学过的‘游子回家’一课中介绍的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香港,就是那个时候被英国侵略者强占去的。《南京条约》还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5个通商口岸等屈辱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词的含义。“殖民地是一个国家被其他国家统治。中国虽然没有完全被某个西方列强所完全统治,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但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所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野心家袁世凯篡夺,此后的历届政府,也都没有真正完成反封建任务,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社会实际上还被很严重的封建制度所统治。”
  7.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58页讨论标识所引出的问题,以和下面的相关链接,并发表自身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身的看法。
  8.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面对英国卑劣的鸦片走私贸易阴谋,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虎门销烟的壮举给英国人以有力的打击。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安排家庭作业:就教科书第58页的讨论标识中的问题和刚才的讨论,写出自身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15、罪恶的战争
  教学目标:
  1.知道西方殖民者蓄谋已久的企图,卑劣的英国人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知道1840年我国在那场罪恶战争中所遭受的欺凌和所蒙受的羞耻,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3.知道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英勇反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各国贸易的发展。他们积极开展航运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占领市场,进行掠夺。当然,他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文明富裕的中国。可是他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占到大廉价,于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罪恶的阴谋出笼了。”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5页和第56页上部的课文。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祖国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是怎样造成的?列强是怎样敲开中国的国门?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教师总结:“19世纪初年,西方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是用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的浆液熬制出来的毒品。人们吸食以后,就会发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毒瘾,腐蚀身体和精神。西方列强把这种害人的东西走私运进我国,骗走我国大量的白银。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告诉我们,从1800―1840年的40年间,英国走私到我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从我国掠夺了三四亿银元。大量的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中国陷入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局面,面临深重的灾难。”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上部关于鸦片来源和危害的课文。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根据你所知道的,说说毒品对人的巨大危害。”
  4.讨论。“英国商人为什么把在英国禁吸的鸦片偷运到中国,诱使中国人吸食?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英国商人深知鸦片的毒害作用,他们就是利用被诱使吸食鸦片上瘾的中国人所发生的依赖性,不时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达到控制中国、不时掠夺中国的阴险目的。所以课文里用了‘卑劣’二字来说明英国殖民者的阴险,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9世纪初期,英国殖民者精心筹划的卑劣阴谋,利用走私的手段对中国大肆开展鸦片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阴谋达到控制中国、不时掠夺中国的目的。”
  第二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19世纪初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为了达到控制中国、不时掠夺中国的目的,对中国大肆开展了卑劣的鸦片毒品走私贸易,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衰败。面对列强精心设计的深渊,中国人怎么办呢?”
  2.教师讲授:“大规模的鸦片贸易,不只使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而且有许多中国人大量吸食鸦片,沾染上毒瘾,身体和精神都被腐蚀,形同骷髅。这时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下部和第57页的课文和插图。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林则徐禁烟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复杂,一把火烧掉不是很简单吗?”
  教师总结:“广州地区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集中的地区,广东的军民耳闻目睹,甚至是身受鸦片的毒害,亲身感受到了英国商人的恶毒,早已是义愤填膺了。现在终于有了主持正义的官吏来解决鸦片问题,揭发英国商人的阴谋,领头反击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在爱国和民族情绪不时高涨的情况下,广大军民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鸦片这种毒品不像其他物质,它在燃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烟气会对人造成危害,燃烧以后所发生的灰烬易燃有毒,所以不能够简单地一把火烧掉。林则徐虎门销烟,将鸦片用盐水浸泡后,用生石灰煮沸的方法,造成鸦片、盐、石灰和海水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彻底地消除了鸦片的毒性,所发生的渣沫再也不能够被吸食,海水的退潮把这些废渣排入大海,整个过程不会对人造成危害,销毁得十分干净。这既是对英国商人有力的回击,又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4.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图”。
  教师讲述:“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立即下令收缴鸦片,驱逐外国鸦片商,缉拿烟贩,严令进口船只写出书面保证:‘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收缴了鸦片1188127千克。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在海滩上挖出了两个很大的方形水池,池中灌满了海水,成箱的鸦片被切碎了倒进水池中,再倒进生石灰,水池中顿时沸腾起来,热气蒸腾,列强用来毒害中国人的罪恶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的围观人群发出了雷霆般的欢呼声。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进行了23天,销毁了全部收缴的鸦片。”
  5.全班讨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一壮举洗去了给中国带来的羞耻,充沛标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6.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和插图。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怎样对待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个怎样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迸发以后,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老将关天培抗英献身的故事,介绍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事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14、血与火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考虑和评价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身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沛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参考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考虑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沛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原本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方,从中国到埃和、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假如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假如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需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沛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总结要点,安排家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13、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区别。
  2.初步体验和认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3.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工业化,认识中国的近代史。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谈一谈对爱迪生的认识和了解,并比较与教科书上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2.自由讨论。肯定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的了解,并告诉学生,爱迪生是对工业革命以和后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并提问学生“什么是工业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以便协助学生理解工业化。
  你们穿的鞋子、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工厂制造出来的。)
  在工厂里是怎样制造的?(工人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假如有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水线等情况。)
  那么,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是这样的吗?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得到鞋子和衣服的?(自身制作或者由鞋匠、裁缝制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很少。)
  自身制作与用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利用机器制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降低成本。)教师告诉学生:“鞋匠、裁缝是靠自身的技术用手工生产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生产叫做手工业。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术进行生产,它的标志之一就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蒸汽机之后,人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明,而且有许多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上有两个年表,列举了一些发明,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年表中选择一或两项发明进行讨论: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巡视并适当地提供协助,提醒学生向全班汇报时要以具体的问题来说明。比方:一位鞋匠一天做一双鞋子已经是很快的了,假如采用蒸汽机带动机器,会怎么样;过去纺线用小纺车,一天纺的纱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假如用纺织机呢;没有天花疫苗时,一旦天花流行会怎么样,等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身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安排家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12、唐朝盛世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2.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盛世的唐朝是怎样一种状况?”教师简介:唐朝(公元618―917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
  2.讨论与讲解。学习有关唐太宗的内容,全班交流:“关于唐太宗,你知道多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李世民被称为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是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唐太宗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唐太宗在位共23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当时世界上领先地位。
  3.探究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关于唐太宗的简单介绍,并通过以下问题引导他们考虑:“从这篇短文和你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你能否说出唐太宗治理国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怎样理解‘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你怎样理解‘任人唯贤,取人之长’这句话?它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故事。教师提问:“什么叫‘纳谏’?什么叫‘进谏’?(谏,是意见、主张,臣子对皇帝提意见叫做进谏,皇帝倾听意见叫做纳谏。)什么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觉得魏征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吗?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情由于‘兼听’带来了好的结果,哪些事情由于‘偏听’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魏征经常顶撞唐太宗,而唐太宗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比做自身的一面镜子,从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唐太宗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4.教师总结:“由于唐太宗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安宁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安排家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11、秦汉一统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教师提问:“课文里的问题和赞叹,你也曾经有过吗?你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下面的图你见过吗?它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交流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和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导读图的理解:“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板书课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并对每一句话的内容做简要的提问和说明,协助学生了解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3.理解与计算。(1)让学生检查教科书上的历史年表,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说明解释。(2)请学生计算一下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明确谁是谁非,应借此介绍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公元1年―――公元元年为纪年开始的标志,由元年向后推算,称为××年。由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前××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百年为一个世纪。请学生想一个方法,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公元纪年的方法,并想一想它与数轴有什么不同(无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间共相距多少年(325年);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440年)。
  4.讲解与考虑。教师提问:“你能从课题中看出,秦汉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统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上面的课文后,简单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然后出示战国七雄分布图,并做讲解:“秦王嬴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举统一了中国。”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汉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
  5.模拟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品扮演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示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教科书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扮演中得到答案吗?不统一文字行不行,统一有什么好处?”(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宁,而安宁的社会才干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6.讲解与讨论。请学生讨论秦始皇名字的由来。教师可做如下补充:“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假如再用王等称呼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自身统一了天下,功绩卓著,‘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将两者合二为一,叫做‘皇帝’。他自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历史称他为‘始皇帝’。虽然,秦始皇自称是第一个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一系,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
  7.考虑与评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科书第33页教师和乐乐的话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时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宁,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统治者。)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并用上面括号中的要点加以启发,鼓励他们在发言中加以论证。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8.教师总结,安排家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20: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