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板书也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板书也重要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功能

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 黄建清





板书,作为教学技能之一,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极少成为教育者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虽然声像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但稍纵即逝的课件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给学生留下多少痕迹。而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像,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以往的板书,大都是以老师的意愿为主,从老师的“教”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师常常为板书而板书,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完整、完美扔掉课文而板书。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一、留白板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留白”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能够提供给学生无限的驰骋空间。而板书中的留白,同样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听过一节三年级的《李时珍》,板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与众不同的是,教师的板书没有根据教学的进程板出诸如“救死扶伤”“勤奋好学”“爬山涉水”“不耻下问”等等这些重点词语。课始,教师只板书了一句话:“李时珍是个      的人。”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给出答案。由于是初读,答案自然是多元的。有“聪明”“伟大”“能吃苦”“舍已为人”“好学”等等。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板在横线的上下地方之后,抓住了这一良好契机,因势利导,提出再次认真读文,有理有据地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有的从李时珍治病救人的角度说他“救死扶伤”;有的从他编写药物著作的角度说他“废寝忘食”;有的从他遍访医生、渔民、老农的角度说他“不耻下问”;还有的从他亲自品尝药材的角度说他“舍已为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多元的,是自己的思维所得。最终“百川归大海”,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来评价李时珍,形成了“李时珍是一个 伟大 的人”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板书。通过“补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



二、顺学板书,培养个性化解读能力



以往的板书,什么地方该板什么内容,教师心中早已设计好,只待在教学时将学生引导到这条“路”上来,诱其说出这个词或句,教师再将其板上,以期形成预设好的完整的板书,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师为了板书而反复“逼”问学生的情况。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应是学生灵性舒展的体现。



特级教师金明东所上的《鸬鹚》一课,应该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整堂课,金老师紧紧抓住“为什么要用‘一抹’?”“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在教师的启发下,对于问题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说出了“‘抹’很轻,不会伤了鸬鹚,说明渔人对鸬鹚的爱护”,“‘抹’可以看出渔人很悠闲,不费力”,“‘抹’的面广,会赶下全部的鸬鹚”,“‘抹’不会惊吓了鱼群”等答案。金明东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选择地形成了板书。对于问题二,同样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探究活动,完成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学生的解读还超越了文本,体会到“一抹”还抹出了快乐、幸福、爱心和财富。整堂课形成的板书如下:



                                 鸬鹚



这个板书,看起来也许不那么精美,甚至还有点“随意”。但是,它是根据学情的发展而板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而不是循着教师的预设去完成板书。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教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可能会记得;但使我参与,我将会了解。”金明东老师正是努力使学生参与,真正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激情板书,凸显文章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也就是强调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归根结底要突出一个“情”字,感情、动情、入情、移情……特级教师李吉林也说:“教学若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教学时我们要以文本的、作者的“情”激老师的、学生的“情”,才能达到“情由心生”“情动辞发”的效果。



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上到激动处,黑板上的板书被“毁灭”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于老师激情写就的两个大大的狂草:“怒!”“恨!”。对八国联军入侵的“怒”,对侵略者疯狂掠夺的“怒”,对带不走还要毁灭的“怒”……纵有千言万语,又如何能够表达?对封建统治者软弱无为的“恨”,对卖国求荣者屈膝献媚的“恨”,为国人蒙受奇耻大辱的“恨”……此恨绵绵无绝期!狂“怒”、痛“恨”,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也得到了凸显,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贺诚老师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他上的《万里长城》一课,整个板书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这么两个语句:



“是我国古代的最伟大建筑物”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既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本内涵的集中体现。课堂上通过对这两个语句的反复激情诵读、理解、研究、品味、感悟,达到了激情的目标,激发了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建立起了对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无比崇敬之情。“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贺诚老师正是通过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他们直接触摸文本的最深处,逐渐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0: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