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2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zip (30.83 KB, 下载次数: 312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5:07 | 只看该作者
课时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      3 课时            
第二单元   音乐基础知识    1 课时
第三单元   缤纷舞曲        3 课时            
第四单元   草原牧歌        3 课时
第五单元    欧洲风情       3 课时            
第六单元    劳动的歌       3 课时
第七单元    黄鹤情思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5: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1、播放《大长今》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想,朝鲜歌曲在节奏和歌曲风格上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出朝鲜歌曲的节奏多为附点节奏。
一、学习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翁嘿呀》,感受哪些地方表现出有吃歌曲的节奏特点。
2、按节奏,自由朗读第一段歌词。
3、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歌谱。
4、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唱。
5、老师指导、纠正。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曲。
8、自己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来指导第二段的演唱情绪。
9、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二、音乐活动——在有“翁嘿呀”的地方加上节奏。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歌曲《翁嘿呀》
二、欣赏歌曲《船工号子》
1、老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它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取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2、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3、学生交流歌曲带给大家振奋人心的感受。
4、跟着音乐,带上拉纤的动作来感受。
5、试着哼唱歌曲。
三、小结。   
   
《劳动的歌》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有关爱劳动歌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劳动是一种美德,同时劳动也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本课的设计和执教过程中,用新课程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进行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也始终围绕在音乐中体验、感受、创造。老师在课堂中应是孩子的“大”朋友,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目标。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唱歌曲来理解劳动地喜悦与欢乐,主动地投入到创编歌词和动作的音乐活动中去。我通过看动画片来吸引注意力,发现劳动,提问你会做什么?学生都踊跃回答,教师与学生互动来学会歌曲。如:自 己  穿 衣  ┃服    呀 | ,谁能按老师刚才的节奏,读歌词?听唱法学歌曲。在过程中个别能里强的学生还会创编歌词,并用歌曲的节奏唱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5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歌曲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和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聆听《军民大生产》,感受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2、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歌曲的衬词)
3、跟着音乐,自己想像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学生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5、歌曲第一段歌词,跟着节奏朗读。
6、指导朗读的情绪。
7、学习歌谱。
8、把歌词带入歌谱中学唱。
9、自学歌曲的二——五段。
10、检查学习情况。
三、音乐活动——根据平时的劳动场面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
2、分小组创编,要求带上动作。
3、分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军民大生产》
二、欣赏获取《连连夯》
1、老师简介歌曲:它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
2、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旋律。
3、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受。
4、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打夯的动作。
5、说说体验的心情。
三、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52 | 只看该作者

闭上眼睛听乐曲,边欣赏边想象伦敦德里的景色是怎样的?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你觉得最有激情的是那一句?
(可以想象出伦敦德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城市里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最富有激情的是第4乐句,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
三、学习歌曲《桑塔•露琪亚》
1、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是谁?
(意大利的帕瓦罗蒂、西班牙的多明戈和卡雷拉斯)
男高音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音色明亮、坚定有力、富有穿透力)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桑塔•露琪亚》闭上眼睛想象以下歌曲所描绘的景色
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旋律非常优美、动人,热情洋溢。在静静的海面上航行,欣赏美丽的夜涩色)
引导学生总结船歌的特点
这是一首意大利的船歌,同学们知不知道威尼斯?
(它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看课本第17页右下角的图片,图片上的船有什么特点?(船身狭长,首尾均都翘起)
这就是威尼斯的游览船,它非常适合在威尼斯这样狭窄的水巷中航行。
同学们有没有做过船的?
做船时有什么感觉?(摇晃的感觉)
那么3/8拍有什么感觉?(摇晃的感觉)
引导学生总结船歌的特点:多采用3/8、6/8、12/8的节拍,给人以摇晃的感觉,情绪比较开朗、豪放、热情洋溢。
4、学习歌曲
随着琴直接唱歌词(分两部分来学习)
注意用优美、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创作活动
我们已经欣赏完了《伦敦德里小调》,学会了《桑塔•露琪亚》下面我们来一起开一个欧洲音乐会好不好?
(学生分组组织节目)
五、小结
好了,音乐会结束了,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欧洲音乐的一小部分,世界上还有好多不同的音乐等者我们去了解,同学们回去要注意多收集一些外国的民歌,同我国的民歌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下一节课我们来一起讨论好不好?


第六单元     《劳动的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欧洲风情
课题:欣赏《伦敦德里小调》、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标:
1 、能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
2、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4、 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够总结出乐曲所揭示的音乐主题。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欧洲的民间音乐。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小提琴?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下小提琴的声音,请同学起来说一下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音域跨度大不大?
(音色非常明亮、清脆、音域跨度很大。)
二、        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1、             下面我们来一块儿欣赏一首爱尔兰的民歌《伦敦德里小调》。爱尔兰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伦敦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同学们看着课本的19页,乐曲一共有4个乐句,欣赏时同学们考虑这几个问题:
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答)
(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流畅、动人,充满了一种温柔平和的气氛)
乐曲的旋律一共重复了几遍?
(一共完整的重复了两遍,第3、4乐句又重复了一遍,最后是尾声)
2、         再次欣赏乐曲
提问:
每次音乐出现时音区有什么变化?
(第一遍在低音区,第二遍在中音区,第三遍在高音区上。)
对这种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感觉情绪是一步一步在高涨,越来越激动)
前两乐句与后两乐句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前两乐句旋律淳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后两乐句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
3、         完整欣赏乐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43 | 只看该作者
3、教师总结: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高唱宴歌,载歌载舞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歌词内容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音高起伏较大,中速,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4、体会歌曲感情,学唱〈〈银杯〉〉。
(1)教师表演歌曲,让学生在心里默唱。
(2)解释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在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3)   教师弹唱,学生放声跟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准音高、节奏)
(4)   教师指导、练习歌唱时的呼吸、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5)   教师伴奏,学生齐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出欢快、热情的音乐特点)。
(6)   学生分成两组,配合敬酒、喝酒动作唱歌。
三、体验蒙古音乐
1、学习蒙族问候语:你好吗?你好。
2、分组创作表演,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
要求:按照蒙古族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唱酒歌〈〈银杯〉〉。
3 、小组表演。(在小组表演之后,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总结评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了〈〈银杯〉〉这首风俗性宴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它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等等,从而使其综合性、多角度地表现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学习的只是祖国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就能欣赏到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体会到各民族音乐的精神。
五、下课礼仪
    学生在〈〈银杯〉〉的音乐声中下课。

教学分析:
         针对学生对蒙古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听、看、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
        本教案试图从蒙古音乐入手,探讨与感受蒙古音乐中有本民族特色的弦乐、舞蹈、歌曲以及它们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有关“蒙古”的资料,使其知道除了课堂以外,还可以从多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本课例力图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蒙古音乐文化的愿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回味,符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领域。
第一, 感受与鉴赏。从课前热身的蒙古音乐到蒙古文化的
了解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对蒙古的印象,目的是让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感受上拉开的,而并非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的角色只是个引导者。
第二,体验与表现。音乐源自于生活,课的开始借用影像片段将同学们的视线、听觉逐渐拉向传统的蒙古音乐。课的主线是蒙古弦乐、舞蹈和歌曲,通过学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
第三、实践与创造。对于学生们的创作与表演,不求完美精细,但求投入开心,使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蒙古音乐特点。
     这三个教学领域我主要通过应用现代化媒体和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两大手段来完成,有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再加上让学生尽量地动起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验进而喜欢,并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6 22: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