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课反思 成功源于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22:0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成功在于坚持,其实,成功也离不开学习,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靠近我们想要的那个目标。

作为老师,我们的成功就在于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收获、有成长。2月20日,孟老师来到我们学校指导阅读教学,我们学校组织了六节语文达标课,我一共听了四节并参与了评课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们的课堂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很让人痛心。如果不经过这次活动,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更不用说如何解决了,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孟老师这位语文教学专家的指导。完整地听完六节课后,孟老师及我们全校领导和语文教师一起进行了三个小时左右的研讨,深刻的剖析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语文教学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改进措施有哪些。

问题一:碎问碎答成了课堂的主要引导方式。为了引导学生说出我们想要的答案,老师们普遍会采用追问的方式,可是如果追问得太过琐碎,课堂上充满了碎问碎答,完整的语文课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学生完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无法得到展示与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倦,语文课对学生来说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而非乐趣。

问题二:缓进快出现象严重。有时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悬念,通常会设计一些非常精妙的导入环节,可是如果操作不好,就会占多大量时间不能进入学习主题;而有些老师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刚刚进入了文本学习的中心,就赶紧喊停,进入下一个环节。不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节教学,而是为了自己设计的完整而开展课堂活动。这完全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宗旨,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而把课堂当成了自己的展示台。

问题三:老师的指导不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孩子听说读写的方法,会让他受益终身。有效指导孩子倾听、表达、朗读、写作,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可是,在课堂上我们却没有对孩子们进行适时的指导,白白浪费了许多很好的时机,耽误孩子的快速成长,使语文教学“少慢差费”。

此外,孟老师还指出了我们教学中的其它的细节问题:1、目标达成度不高;2、书写指导忽略;3、老师用语不规范;4、老师个人对文本把握不准确等等。

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听完课之后,孟老师和我们学校领导及全体语文组老师一起研讨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此,孟老师还专门给我们印发了一份中国教师报发表的“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郑桂华谈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到重视文本表达的材料,组织每位老师认真学习,谈感受,帮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语文观。然后,根据材料结合课堂,我们一起找问题,找解决方法,商讨接下来的课应该怎么上。

有学习就有改变。经过这次深刻透彻的研讨,周三开展的第二轮课堂评估活动有了很大的改观。克服了缓进快出,碎问碎答,目标达成不高等问题,加入了书写、朗读、概括、写作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虽说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明显的进步仍然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对于从教多年的我们,也许是繁忙的工作,让我们失去了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时间,也许是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们进入了瓶颈期不知如何突破,也许我们觉得这样做本身就是正确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到了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时刻,想想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教给了孩子什么,我们是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吗?让我们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提高教师素养是保证课堂成功的前提。而读书学习则是提高素养的最好方法,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古典书,读科普书,读任何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籍,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博学强记,提高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才能教出同样勤学博闻,品行兼优的学生。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所在,灵魂所依,失去母语的滋润,我们的生命将会怎样的黯然无光?相信每一位喜欢阅读的人都能体会到。为了孩子们的生命能够绽放光彩,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进阅读,先把自己变成一颗充满正能量的小太阳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3: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