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让语文教学过程更具美感 ──《画家和牧童》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观,更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展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妙,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更因为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美、欣赏美、升华美,成为时下教师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规范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唐代一个牧童大胆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两个人物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个地位尊崇、画技高超的著名画家能在众人不绝于耳的赞颂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从善如流,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而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了”,纯洁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勇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同样令人钦佩。除此之外,其中作者的语文文字的构建,所体现的自然朴实,形象逼真,对于二年级学生初步地感受汉语的奇妙韵味,也是相当出彩!于是经过认真地审阅和思索,我决定以“美”作为此文教学的主题,用“质疑美”作为全文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以质疑“著名画家画出的画是否都是对的,都是美的?”作为初始点;而后质疑课文的文字美、人品美;进而延伸质疑教师教得美,学生学得美?让质疑引发学生发现美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欣赏美、升华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用自身的眼,自身的心主动地激活审美情趣,培养审美习惯,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全身心地去感受语文课所体现的美。我为自身的这一设想而欢欣鼓舞, 并且对此文的教学大胆地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计美的导入
  1、切身实际感受画美,激活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阶段,我给学生欣赏了几幅属于他们同学的画作(有油画棒画,也有水粉画,还有国画……),让他们用语言、动作,甚至是一声叹息来评价一下同龄人的艺术作品。其目的有二:一是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画画方面的知识,为欣赏戴嵩的国画奠定审美基础;二来利用同学的作品,让他们更贴近美,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从而激活其潜在的审美情趣。
  2、也许,当老师将画作展开,学生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哇——”;也会有同学都雀跃不止:
    生1:老师,画得真像呀!
    生2:画得真是栩栩如生呀!
  3、老师更可以不失时机地铺垫文字美的塑造,让学生潜意识地形成一股发明语文美的激动:
    你的“栩栩如生”用得可真是时候,给画增添了不少美呢。
    生3:他们真是小画家呀!
    师:你的评价简单、高明!
      (竖起大拇指褒扬他)
    ……
  相信彼时,学生审美情趣,早已被激活,老师此后让他们欣赏戴嵩的《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而后引出课题,更会让学生对从课文中去挖掘美发生极大兴趣。
二、设计美的欣赏
  1、赏析课文内容,感悟美的内涵:
    感悟语言文字美:过去的教学方式,对于欣赏课文中的文字美,基本有两种方式:
     其一,在初读课文后,将其定为检测学生自学效果的一个途径,拿出几个重要的词语或教师认为美的语句,请学生读读,而后是解释意思、造句和理解含义。这样的单独列项,只能是机械地操练和理解!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的主动性,而且让词语自身的美也变得索然无味;
     第二种方式稍好些,教师的处置也较为灵活,将赏析文字美放在了具体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虽然语言环境中,文字美的赏析的确达到了其预定的效果,但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却破坏了整篇课文赏析的美感,整个教学过程的美感。为了防止发生上述两种不良后果,我衔接片断一,在请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前,设计了以下引导:
     师:刚刚小朋友们夸赞画家们的话都说得很美,课文中也有不少美的语言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我遐想,语音刚落,学生便会一个个睁大眼睛,认真细致地朗读起了课文,那恨不得能马上领略到语言文字美的样子,将会令我暗自欢喜。
  2、学生的审美情趣由视觉上的欣赏美转而化为在文字中感悟美,不但更以强烈地激发他们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而且达到字词的教学目标的迎刃而解。这不正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新理念所倡议的方式吗?原本也许要长达三、四分钟的自学过程,相信一、两分钟内便有学生高高地举起他们的小手:
    生1: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太美了。“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把大画家戴嵩画画时的样子写得可象了。
    师:是呀,美的语言把你带到作画的戴嵩身边去了吧?
    生2:我觉得“著名”一词也用得不错,它写出了戴嵩画画的本龄很高。
    师:你可真有体会呀!
    生3:还有“绝妙之作”这词也太美了!我觉得站在戴嵩旁边的人比我夸得还好。
    师:多谦虚的小孩呀!
    生4:老师,我还找到了几个近义词呢:称誉、夸赞、赞扬,作者的词语实在是太丰富了。
    生5:“这响声像炸雷一样!”这句话写得可好了。说明当时牧童的声音可响了!
    ……
    学生的回答不但随同着他们自身的审美取向,而且也融合了他们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这样两全其美的方法,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3、营造朗读氛围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朗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有了前面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其实已经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让学生通过美美地朗读,达到对这篇课文更为深透的理解,已是不在话下。更何况,《画家和牧童》有较多的人物对话,很是适合朗读。在欣赏完字词句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选择诸如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美读。这里推荐一种不错的朗读方法——双簧读:让一生在台上扮演“纷纷夸赞”的其中一人,另一生在台下给其配音,让“美读”不但构建出声音上的虚象,更能塑造视觉上的实象,达到音画的统一。新颖的形式不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而且给生带来了朗读的美感和快感!
  4、美读甚至还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旁观者纷纷夸赞一段中,教师就可以按排给予适当的引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师:旁观的就只有商人和教书的在夸赞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也许马上会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将美读进而转化为内心释放出来的美说:
    生1(模仿一官员):画得太棒了,画得太棒了,真是绝世之作呀!
    生2(模仿一读书人):画得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呀!
    生3(模仿戴嵩的朋友):你的画技真是高超呀,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
    此时,朗读所营造的美连带着想象美,就能将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品评人物品德美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只构建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更在于对文中精神内涵的剖析,树立做人的正确方向。此两者又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教师如何能潜移默化地利用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人物去影响学生,协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就成了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画家和牧童》一课,人物线条较明朗,而且先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我做足了准备。因此,在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时候,我基本没有的牵引学生痕迹,而是通过生的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他们进行自我的内化。
  师:在文中的这些人物中,你觉得谁的品德最美?
  生1:我觉得小牧童的品德最美,因为他敢于指出大画家的缺点,非常的勇敢。
  生2:小牧童在指出画家缺点的时候而且也很有礼貌。
  师:是呀,一个有礼有理的小牧童。
    (大局部的同学都认可这一观点)
  生3:我觉得画家的品德也很美。他是大画家,那么多人称誉他,他还愿意听小牧童的批评,也很勇敢!
  生4:大画家也很有礼貌,对小牧童很客气,还拱手答谢,他真是太虚心了。
  师:是呀,这两位一个敢于直言不讳,一个敢于虚心接受,的确是不错的画家和牧童。
    (大局部的同学也都认可这一观点)
  至此,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教学活动是否已经达到了它的完整性?我认为不是!新课程规范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达到“怎样学习”和“学到什么”的统一,假如仅仅停留在文本里,教学目标的落实仅此一半而已,甚至还达不到一半。因此将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教学活动延伸到课本以外,渗入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算得上是对语文教学美的一种扩展。
  师:在你的周围,有像戴嵩和牧童一样品德的人吗?
  生1:有!我们班的班长,他学习很好,人也很谦虚。
  生2:我们班的好些同学看到老师写错字了,敢于大胆的指出来。他们像小牧童一样。
  生3:老师,我们班也有个“小画家”,虽然他的学习成果不太好,但他画画的很好,还很用功。我每天下课都看到他在画画。在这里,我也希望他对学习也能和画画一样努力。
  说的多好呀,此时,对于品德美的理解,学生们是真正的学到心里去了呀!
四、设计美的延伸
  1、质疑审美过程,升华美的价值:
    质疑美,让美更趋完整。“矛盾,更能擦燃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的回答与自身预定设想相悖的现象,有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有激烈的矛盾抵触。后怕只会导致教学过程给人畏首畏尾的印象,我们大可以放手一搏,充沛给予学生质疑美的权力,也许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本课的教学——品评人物品德的过程中假设出现类似现象:
    生1:我认为小牧童的本领比画家高!他比画家懂得多!
    生2:不,画家的画技高超,他只是没有放过牛,才不知道斗牛的真实情景。
    对于这个不同的观点,我会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开展了一场争辩赛,学生们精彩的言语引导我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可以这么说,画家和牧童各有各的身手!牧童靠他平日的仔细观察,非常熟知牛的形态和习性;而画家也通过他日常勤奋画画,练就了高超的绘画本领。可见,大画家并不知晓天下所有的事,而小牧童当然也不可能画技高超。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达成共识!质疑让学生对人物品德美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2、质疑美,升华美的价值: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跟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说吗?
      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们深思片刻,缓缓举起小手。
    生1:老师,我很喜欢今天上课的方式,我听得可牢了。
    生2:我觉得今天的这篇课文我学得很好。
    生3:老师,你这样的上课方式我很喜欢,一点都不凶巴巴的。而且一直都让我们在寻找美。
    师:整堂课下来,你就没有感到不好,不美的地方吗?
    生:假如能再让我们分角色读一遍课文就好了,我觉得读得还不够。
    (质疑美,它让我明白了小孩们在语文课中,更需要什么。)
  3、老师可以作适时的总结: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广博精深,中国的语言文字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发现了它很多的美妙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能用自身的心找开眼睛的窗户,去发现我们中国人、中国文字更多的美!
    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有效率,学得更美!那么,就请让学生在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振动“发现美、欣赏美、升华美”的翅膀吧,它会带我们和学生一起,飞翔在课改所带来的语文教学美的世界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2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