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与主题】
语文是一门充溢思想、充溢人文精神、充溢智慧的学科,而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人文关怀。语文教学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被动的、机械的操练,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和痛苦,还有什么比品尝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更可悲的是语文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压抑了无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学生重复的是他人的思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思维的惰性,一个个变得不善于思维、个性衰微,那就更无智慧可言了。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需逾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沛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沛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身智慧的力量。
《荷叶圆圆》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4课,课文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发明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去探究,去感悟,让语文教学充溢情感的魅力,展示智慧的力量。下面是有关这课的一些课堂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一、悟中求异
播放轻音乐《夏季的荷塘》。
出示一组句子:
1、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2、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3、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组句子,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这3个句子内容都是一样的。
生2:这3个句子只是最后的标点朋友不一样。
师:这两个同学都观察得很仔细,真厉害!
生3:第二个句子最后是个感叹号,要读出喜爱荷叶的感情来。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有道理。那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得有感情吗?
生3尝试读。师生评价齐声感情读。
生4:我发现第一个句子是书上的。
生5:我知道第三个句子最后有六点,(师提醒叫省略号)意思是荷叶并不光就是圆圆的,绿绿的,颜色还有变黄了的,绿颜色也不一样。
生6:有的荷叶也不是圆圆的,您看!
(他随即把自身带来的荷叶在同学们面前晃了晃。)
教室里一下恬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投向生6。
师:(接过生6手里的荷叶)请大家看看,这片荷叶像什么呢?
生齐:像手掌!
师:对,这片荷叶真的很特别,很像我们胖乎乎的手掌。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假如你们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荷叶是各不相同的。让我们把掌声这位有独特发现的同学!
师生一起为有独特发现的生3鼓掌。
师欣然点头:所以,读第三个句子时,要读得轻缓,句末字音要拖长。让人听了以后想象到各种各样的荷叶来。
师范读。生仿读。
师对比读三个句子,生评价。
学生研读这组句子。
师:那你们说说,这个句子用哪个标点更好呢?有没有什么建议要向小作者提的呢?先在组内讨论再汇报。
生7:我们这组认为,还是书上用的句号好。因为荷叶大多都是圆圆的,绿绿的,小作者看到的也许就是这样的。
生8:我们要给小作者提个建议。那就是要用感叹号为好,因为这样可以看出他很爱荷叶。
生9:用省略号好。因为荷叶还有别的样子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
师:都说得很有道理。只要自身认为有道理都行。
师:请大家带着自身不同的理解再读这组句子。
生各自读。
二、趣中求实
播放动画课件: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
师:图中,荷叶上边有什么?荷叶下边有什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1:荷叶上边有青蛙、蜻蜓,还有小水珠。
生2:荷叶下边有小鱼儿。
生3:小蜻蜓立在荷叶上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生4:小青蛙往荷叶上一蹦,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生5:小水珠在荷叶上打了几个滚,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生6: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笑嘻嘻地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小朋友文中的内容都记得很清楚,说得很好。
出示: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荷叶是我的歌台。
荷叶是我的摇篮。
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各个句子中的我指的是谁呢?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这句中的“我”是指小蜻蜓。
……
师:对,那他们为什么都这样说?
生1:因为蜻蜓像飞机,他飞累了就停在荷叶上。他把自身当飞机,把荷叶当飞机坪。
……
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角色后读相关的句子。
师:荷塘中除了这些小伙伴,还会有谁呢?荷叶又会是他的什么呢?
师:荷叶是小蚂蚁的避难所。因为小蚂蚁落水了,好不容易爬到荷叶上来,才逃难呀!
生鼓掌。
生1:荷叶是我的草帽。
(说完把自身做的荷叶戴在头上)
生2:荷叶是小虾的雨伞。
生3:荷叶是农民伯伯的宝贝。
生4:荷叶是荷花的朋友。
生5:荷叶是荷塘的衣裳。
……
师:都说得有道理。请大家选择一种小伙伴,加上动作读读。
师:谁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用“( )是( )的( )”说句子?
生1:学校是我们的乐园。
生2:树林是小鸟的家。
生3:大海是鱼儿的家。
……
【分析与反思】
一、对比研读 在挑战和逾越中解读文本内涵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都应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置,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