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看到“润泽的教室”这几个字,我十分不解,教室跟润泽有什么关系,难道教室里有很多水?难道是说教室里种了很多植物?再往下看,才发现这里的“润泽”跟水和植物并没有关系,而是指的教室里的一种氛围,一种心情,师生、生生相互尊重,倾听彼此,相互信赖、尊重彼此,在这种关系下形成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才是“润泽”的含义所在。
反观我们现在的传统上的教室,教师处于权威地位,霸占着课堂上的话语权。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学生的作用只是在老师需要的时候随声应和,或者只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这种问题,来发挥虚假的主体性,以满足、配合老师的教学。虽然这种教室看似活跃、热闹、学生也都在积极主动的学,但是学生所学的有多少才是他自己的,又有多少只是在瞎起哄。所以,作者所提出的“润泽”的教室,关注的不是课堂有多热闹、学生有多活跃,而是学生说了多少,做了多少,,这些学生自己说的自己做的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润泽”的教室强调,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及时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不会遭遇老师严厉的目光,苛刻的批评,师生之间是真正的交流,是建立在对彼此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的平等谈话,没有人会因为一个人谈不出什么而责怪他,教室里的氛围是轻松的愉快的开放的平等的。在这种“润泽”的习惯下,学生才不会由于老师的权威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才不会因害怕老师而闭口不言,更不会因为没有迎合老师所努力创造的虚假的主体性而被视为“异端”。学生在这样的润泽教室中学习才能真正感受到安心、舒适、无拘无束、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
而这种“润泽”的教室在中国的教育中何时才能出现呢?我想只有当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真的成为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润泽”的教室才不会只出现在文字里,口头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