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小朋友成果很好,他们经常有放弃读书外出打工的念头,老杨不许:“我自身就是没文化,才让小朋友吃这么多苦。” 2004年,大儿子杨天伟考上广东茂名理工学院;2005年,二儿子杨天罡又考上华南农业大学,目前正攻读硕士;2007年,一对双胞胎孩子分别考入西南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 放假了,小朋友们一般都不回家,这样可节约路费,也可在大城市里打工、捡破烂挣生活费。 小朋友们有出息,又懂事,老杨很高兴,可面对每年共计近4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只能拼命捡垃圾。 下力回报好心人 老杨每月44元的低保,是这个家继捡垃圾后的又一笔丰厚收入。2007年,老杨一家6口全部享受了农村低保,每月有近200元收入。他永远记得当时的杠家乡乡长周林对他家的照顾。 “当时很多人说我们人户分离10年了,解决低保有问题,是周乡长到处为我们说好话。我二儿子杨天罡考上大学后,他还私人送了钱……我经常在想该怎么报答他,可我送他什么,他都不肯收。”老杨说。 2008年,老杨家的低保被全部取消,“周乡长调离杠家乡了。”老杨说,直到今年,在新任谭乡长协助下,才又给他家解决了一份低保。 为感激谭乡长,老杨狠心买了包13元的烟送去,谭乡长收下了,可又倒给他200元钱,“他说不能白拿我的烟……” 昨天,得知老杨的情况后,垫江县民政局领导来到他家,送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桂溪镇政府也送来1000元救助金,并表示继续关注其生活状况。“党的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老杨感动得哭了。 老杨和妻子心里还有笔细账——这些年,哪些人帮过他们,怎么帮的。他还让儿子将这些都记在本子上:“以后有能力了,要重重回报。” 老杨印象中,春花4组40多户村民,每一户都对他有恩——有一年开学前,几个小朋友1000多元的学费没着落,虽然农村有过年期间不能借钱的习俗,但村里的易华、易成两兄弟还是借给他800元;老支书黄武尧借了400元,这是老杨第4次找他借钱;前不久,黄武尧又拿来两件半新的大衣,老杨很高兴,这下儿子冬天上课就不冷了;才到新家时,邻居程世权帮他插过秧苗…… 在村民印象中,老杨总是借钱,多则上千元,少则20元,但他总会尽量还清,还了再借,借了再还。“他从不拖账。”现任村支书龚元明说。 10年来,对那些好心人的协助,老杨一直用自身的方式回报:送菜、帮助下力不收钱。 10年来,春花4组共去世10多位老人,每次葬礼上,大家都能看到老杨的身影——放鞭炮、抬花圈、守夜、送菜…… 5年前,房东黄明书的丈夫江朝安去世后,老杨为之守了10夜。而在此之前,他已义务为江朝安针灸抓药长达半年。 老杨很感激垫江报社一名记者,2005年,正值二儿子杨天罡考上华南农业大学,这名姓吴的记者报道了老杨的故事,并为他儿子的学费四处奔走。“最后,垫江八四厂捐了2000元、县民政局支持了1000元,垫江鼎发公司一位工人捐了400元,民政局李局长和县关工委联系解决了1000元儿子上大学的路费;杠家乡政府出面找县妇联,解决了2000元……” “那年收谷子后,他给我送了10斤新米,这就是他最好的东西了。”吴记者回忆,“不久,他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我生日,非要送我100元钱,我怎么忍心收他的钱?后来,我才知道,他竟然将家里不多的粮食卖了,才凑了这100元。” 报恩就是杨氏家训 “这些回报不是负担。”老杨说,有些事情是该做的,有些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 工业园区征地时,房东曾说“我卖个偏房给你,你再扩建一下,拆迁弥补时也能得点弥补。”老杨拒绝了:“不能这样骗政府的钱,这是搞假。” 地里好点的菜,老杨和妻子舍不得吃,要卖了供小朋友读书,他们只吃些他人给的老菜叶。 “我们虽然穷,但要有自身的头脑,要知恩图报。”老杨经常这样教育4个小朋友。 “我们家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家长。”大儿子杨天伟说,小时候,家长常把四兄妹拉到院坝里,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对着天空讲家训:“你们要记得,人要有良心,要记住他人的好!” “寝室的哥们对我最好,有啥好吃、好玩的,都会无偿与我分享。我无力回报,只能帮他们打水、打饭。”老二杨天罡说,这样做了自身心里好受些。 2006年,大儿子杨天伟大学毕业在广东一企业上班,刚让家里松了口气,不想半年后该企业就垮了,他只得回到重庆,一直没找到固定工作,只能勉强养活自身。作为老大,没能帮家长撑起这个家,他心中很内疚。 老杨不敢将自身的病情告诉儿女,担心影响他们学习:“每一天,都可能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但老杨顾不上想这些,他只想在有生之日给妻子和儿女发明一个家,将6万多元的欠债还清,尽力回报所有协助过他们的好人。 (首席记者周立 记者汪云剑摄影报道) 上一页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