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接任三年级班主任时起,我就发现班级中行为习惯很差的大多是留守儿童。于是我对本班10个留守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试图找出矫正留守儿童不良文明习惯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素养,改善班级乃至学校的学习环境。现在我跟班到四年级,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了,我的班级管理轻松多了。
【案例1】张某,男。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都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十次就有九次来不及做;回家后据他奶奶反应,书包一扔,就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影响第二天的上课。
原因分析:他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他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
矫治:对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与体育老师沟通,把张某的情况与体育老师讲明后,他在体育课上单独训练多了,左右手的训练多了,左右脚的训练多了,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多了。
反思: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案例2】崔某,男。在调查询问培养语言文明的习惯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时?他是这样回答的:经常看些讲文明的书,找一个自己的榜样来模仿,这样就容易有良好的语言文明习惯,但是自己这方面需要努力。
原因分析:这样的学生是由于长期缺失家庭的父母的关爱,但是自己骨子里又想好的学生,由于受自己身边环境的影响,就随波逐流了,朋友们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这样的学生还是能够塑造好的。
矫治:我经常找他谈话,把他当作朋友一样来看待,再借一些有用的书给他看,然后鼓励他。孩子慢慢的改掉了不爱学习、爱说脏话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反思:当一个孩子自身的素质很好时,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只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当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教育,这样孩子在文明、礼貌和学习方面就不会大幅度的下降,还可能有大幅度提升。
【案例3】刘某,男。一年级成绩就很差,语数经常考不及格,家长要求留级,可是校方不允许,无奈只好收下该生。刚转入我班时,考试成绩在40分左右,多次测验都不及格。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原因分析:刘某是独生子,再加上他父亲常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根本没时间管理他,他母亲又在街上买水果,非常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有时孩子不听话,也就听之任之,无能为力。
矫治: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让他强行入轨,当然,表现好时就加以表扬。通过几个月的努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上课比较认真听课了,同学们大多愿意和他交流合作了。学习成绩也已达到了及格水平,并且劳动也非常积极,在家表现也不错。
反思: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彼此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
【案例4】厉某,男。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不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原因分析:父母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外公和外婆照料。外公和外婆比较溺爱孩子,滋生了孩子的懒惰心理。
矫治: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外公、外婆交谈,同时我对陶某提出建议: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反思:跟他一样的学生还有不少,对于像这样正常出现的情况,我们做教师的应该辩证的看待和给予更加细致入微的引导。首先教师应该与孩子谈心做思想工作,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班级工作中多引导、多表扬,布置一两个难度很小的工作,让孩子在工作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希望,告诉孩子所有事情都能做的好,积少成多以后,孩子的自信心倍增,学习就能进步了,孩子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不断地激励自己走向最后的成功。
【案例5】钟某,男。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在教室里找到眼圈红红的钟某。
原因分析:从其祖父处了解到,钟某的父母自他5岁始便外出打工。祖父由于维修自家被风雨摧毁的房屋,从梁上摔下,脊柱严重受伤,险些半身不遂;祖母也常年体弱多病,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家里的大小活儿多数压在了稚嫩的孩子身上。钟某现由其祖父母监护,爷孙四人可谓相依为命,艰难求生。亲情的缺失,生活的贫困,繁重的劳动,极度的自卑,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矫治:我常常走近他,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处境,帮助其想办法,为其解除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为了让孤独、自卑的他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反思:从钟某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语言习惯、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
【案例6】史某,男。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语言文明方面的习惯比较差,不想学习,总是撒谎。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史某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与同学们在一起口头散漫,比较喜欢带脏字。与人发生冲突时候,基本上都是他先开口骂别人的。
原因分析:家长的宠幸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喜欢在同学面前显摆,吹牛。母亲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长辈对孩子过于偏袒,放纵。孩子不是不想学,而是没找有兴趣学东西。家长和学校要共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端正学习态度做出贡献,消除孩子不良行为习惯。
矫治:我与家长共架合作的桥梁,并通过联系交流意见。要求家长多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依靠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到点早起,让他提前出家门,树立时间观念,多给他讲珍惜时间的故事。针对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指导多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不要因为自己而影响集体的荣誉。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讲卫生的习惯等。
反思:每一种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都有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学生,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多原因,不能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导致很多不不文明的现象的出现,孩子自己不想去学习,孩子在家不好学习,家长疏于管理和监督,孩子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爱好转移到贪玩和网络电视中去,淡化学习的作用,为此家长和老师要紧密联系,共同对孩子加以管理和引导。引导到使得孩子学会运用文明语言的层面上,使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真正转移到有用的学习上去。
【案例7】高某,男。有一个小弟弟,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一次。高某的个性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易冲动,有暴力倾向,经常打骂同学,口头散漫,出口成脏,;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家庭作业没完成却说放在家了。
原因分析:高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外出打工。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年幼的弟弟和照顾其起居饮食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疼爱小孙子,但无暇关注刘某的学习。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顶撞老人,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养成只知玩,不愿做作业,在学校和家里说谎话哄骗教师和家长的不良语言习惯。另外,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不如其他同学,小小心灵十分好强,逐渐产生攀比和说谎话等不文明习惯。
矫治后:高某从行为习惯到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情绪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学校很少打骂同学,并能与同学一起学习、游戏;家长反映在家不但主动照顾弟弟,也不与爷爷奶奶顶撞;言语上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反思:在缺乏温情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认为没有人再喜欢自己,干脆不做作业,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原因的形成无疑是家庭教育的缺位造成的。
【案例8】葛某,女。每当老师提她来回答问题或和老师进行互动活动时,总是不敢抬头或大声回答,心理非常胆怯。
原因分析:胆子太小,自己课堂没有做充分准备。有些底气不足,缺乏成功一件事情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情绪。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缓解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矫治:在课前对葛某所做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做好上课准备。调动情绪,让她积极、愉快的参与。我的训练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她在课堂的训练中,享受到机会,感受到成功,满足自己表现的欲望,从而让她真正体验到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反思:有很多女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胆怯情绪和心理,为什么会这样?有的女生平时就不爱回答问题,遇到回答问题就害羞,生怕回答错误遭受老师的批评。还有的女生是上课根本没想到老师会让她回答问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或是可能教师在引导问题时并不能让学生放松思想,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引入到课堂中,所以教师更要关注部分女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让她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要求的指引下,做好参与课堂的准备,让自己的表现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功。
【案例9】戈某,女。学习能力稍好,但不爱表达,有时候表达的意思不太清楚,遇到一些水平测试题的检查时,还是取得不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问询时她是这样回答的:做一般题还顺心,但有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老师必要的指导,解题习惯还有待完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原因分析:这个女同学出现的问题主要在课堂中,主要是自己现在所用的学习策略和教师的教学策略没能协调好。
矫治:训练戈某的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指导她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并加以总结。
反思:每个学生都可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是这些东西只可能适应自己认为能解决的问题,但还有很多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内,没能做好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再加上课堂上老师教学中所采用的新方法不能适应和正确使用,导致自己的思维意识与教师的思维相互冲突。因此,我们的学生应该在上课前对可能出现的难点做全方面的考虑,以此来应对课堂中出现问题,而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在课前给予一定的指导,包括对解题指导、学生思维指导等。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10】李某是个处事果断言语犀利的女同学,脾气暴躁,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都躲着她,不愿和她接触。对于这一点,李某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前几天她和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没还手,同学们纷纷指责李某。在这种情况下,李某嘴里小声骂个不停,对其他同学的指责根本不放在心上。
原因分析:李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她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李某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李某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矫治:倾听李某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告诉她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好孩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我鼓励孩子,面对家庭的不幸,烦躁、赌气都无济于事,要勇于战胜自我的自卑心理。
反思:一阵风雨过后,彩虹总会出现。教育的确是门艺术,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不可鲁莽的草率的去处理,要注重调查研究,分析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主客观原因,尤其不可忽略种种心理因素。在处理的过程中要以爱的教育为主线,从激发爱的情感入手,同时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形成的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庭影响。父母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纵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正确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有的父母离婚,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有的父母长期“内战”,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理孤僻,合群能力差,不与人交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就能很好地矫正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学习、做人扫清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