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正的发生。吴老师如是说,教师必须规避以下几种现象。
我们要避开舍不得。
舍不得自己对文本秘密的发现。教师上课前需要备课,解读文本。课堂上教师急于向学生展示备课成果。于是,不管这些发现是不是能让学生惊喜,便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发现。舍不得自己的精彩,课堂上让学生说,但总觉得不如自己说得精彩,于是没让几个学生说,自己就抛出所谓的精彩答案,甚至让学生记下、背诵。这样的问题在我教学过程中也出现,总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答案,副作用则是,学生失去了对回答问题的热情,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一帆风顺,一些教师备课可谓认真,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仔细推敲每一句教学语言。课堂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顺风顺水。他们视一切“节外生枝”为叛逆和另类,或淡化、或搪塞、或敷衍、或流放、或打击。教师不“舍”,学生就没“得”。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本的秘密,为学生的发现而鼓掌,要引导学生自己从说得不精彩到精彩,要把课堂上的生成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不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而茫然失措,正事各种偶然。
教学中,规避这种现象。学生还没学习几分钟,甚至书还没有读通,教师就开始提问,蜻蜓点水式的自学结合学生不充分的讨论,又成为一次失败的恶性循环。小组成员还没有发言完,教师就拍掌示意停下,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学生还没讨论出结果,我们有时又犯了忙于总结的错误。为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盲目的向前赶,催着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学会放下“师道尊严”。讲课时,目光敏锐,不停地扫视课堂,发现哪个学生不认真听讲随即训斥甚至罚站。我在讲,你怎敢不听,能否听懂是水平问题,听不听是态度问题,你不听老师讲,是对老师的大不敬。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很是恼火:你怎么能怀疑我,要么打压,要么嘲讽。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学生怎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达精彩?学生性格里带着活泼,刻意地压制、打压,最终结果是学生厌恶该学科的学习,效果上就是事倍功半。
学会放下自己的讲台。将三尺讲台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师放下去,学生拿起来,学会将讲台教给学生。学生不是观众、看客,而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演。教师过分、不恰当的勤,造就的学生必然是懒惰、被动,一切都等着教师灌给自己,不愿意也不会主动学习。这正是我们教师不愿意看到的,也不该看到的。
为人师者要学会偷懒,以充满智慧的“懒师”培育出独立、自信、智慧的勤学生。该说的少说,不该说的别说,把时间多留一点给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谈一谈,议一议,读一读,写一写。
如何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发挥。做一个合格的“懒”教师,一个相信学生,成就学生的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