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校本管理,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nbsp&nbsp&nbsp&nbsp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提出“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时完善和健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机制,要扫除制约教育的体制化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机构,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能力”。因此,如何加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步伐;如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实现有效的教育创新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时深化,我国的教育管理对现代学校的管理战略进行了不时的探索和尝试,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西方国家的教育实践还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校本管理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它重视学校层面的改革和改造,以学校自身的特性和需要为动身点进行管理工作,是适合我国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的一种好的选择。把校本管理从西方引进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中,对推进我国的学校教育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实际意义。
&nbsp&nbsp&nbsp&nbsp一、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
&nbsp&nbsp&nbsp&nbsp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影响,我国的教育管理带有严重的“以官为本”的痕迹,计划经济、非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无论是教育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都明显地体现出机构庞大、效率低下、职责不明、人员过剩等缺陷,具体表示在:
&nbsp&nbsp&nbsp&nbsp1.教育管理理论中校本理论的单薄
&nbsp&nbsp&nbsp&nbsp目前还很少见到校本理论方面有权威的、有影响的著作,自下而上的校本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更是很少见到。
&nbsp&nbsp&nbsp&nbsp2.实际管理中,权力不在学校
&nbsp&nbsp&nbsp&nbsp办学的许多权力,包括职称评审、人事任免、干部聘用、工资制度等实际最后决定权并不在学校,其中要经过好几道与学校无关的程序。实际情况是,最有发言权的学校却没有最终决定权。
&nbsp&nbsp&nbsp&nbsp3.管理的法规不健全
&nbsp&nbsp&nbsp&nbsp“依法治校”是学校有序发展的基础。对一个学校的拔款规范和程序、干部任用规范和程序、工资制度和聘用制的基本法规等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可以操作的。但目前我们许多教育行为包括评优晋级,其规范和程序都是模糊的,而这些行为的最终决定权又不在学校,实际上影响了学校管理的健康发展。
&nbsp&nbsp&nbsp&nbsp4.校长负责制尚不幼稚
&nbsp&nbsp&nbsp&nbsp1985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在学校内部,党政关系的界定、工会组织的职能、校长的权限到对“重大问题”、“校务会议”等等概念的解释,其实是欠完善的。
&nbsp&nbsp&nbsp&nbsp&nbsp5.民主化程度不高
&nbsp&nbsp&nbsp&nbsp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民主化在两方面存在着缺陷。一是参与人员。例如,职称评定、工资改革方案等的参与人员都必需作理性和科学的选定,而我们的大量行政人员或非专业人员参与了专业化程序,其实是对民主办学的曲解;二是程序。决策程序应该是科学化的程序,一般要经历政策学习、资料收集、信息论证、民主讨论等,而我们以往的决策,往往把所谓集体讨论当作了民主的唯一程序。
&nbsp&nbsp&nbsp&nbsp6、社会对学校的监督机制和支持系统严重缺位。家长和社会的知情、参与和选择机会很少。
&nbsp&nbsp&nbsp&nbsp以上现象的存在已经历了几十年,这些现象的克服和改变,需要时间。保守的学校教育以和管理中的体制化、制度化越位、错位和缺位已成为制约学校从保守走向现代、从依和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需有一种改革创新的意识,大胆地实践与探索,这样才干使教育管理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
&nbsp&nbsp&nbsp&nbsp二、实施校本管理,推动教育管理改革
&nbsp&nbsp&nbsp&nbsp校本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不时予以实现的一种改革措施。它强调了学校的改革从教室里的教学层面提升到学校组织的层面,改革学校的结构系统,学校的管理风格和类型,它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成为我国现代学校管理战略的选择。
&nbsp&nbsp&nbsp&nbsp1.校本管理和其机制
&nbsp&nbsp&nbsp&nbsp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校周边社区环境,自主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办学效能。校本管理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自主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个性化。
&nbsp&nbsp&nbsp&nbsp校本管理机制,就是教育行政机关把学校的日常管理权交还给学校。学校管理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从学校具体的条件、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需要动身,突出本校特色,逐渐建立起具有本校浓厚文化特质的现代教育制度和体系。
&nbsp&nbsp&nbsp&nbsp2.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校长队伍
&nbsp&nbsp&nbsp&nbsp校长是校本办学的关键。“一个好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知识、能力、品行、智商等都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才干真正实现校本办学的理想。对校长的选拔和培训,必需按专业化要求,按专业化的规范。对校长的考核要坚持政治考核和专业考核相结合。
&nbsp&nbsp&nbsp&nbsp3.校长的决策权和责任权,应尽快法规化。依法治校的法规制定,重要内容应该是校长的决策权限和校长责任权限的法规建设。也就是要明确在什么法律下校长拥有决策权,一旦制订,校长的决定权必需保证使用。校长坚持了规范并完成了程序,校长就有权决定谁来担任学校部门的负责人。反之,校长有决策权,必需有责任权。如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失和严重失误,从经济上、责任上追究并接受相应处分。这样才干保证校长权力行政的疏通,也保证对校长的监督。
&nbsp&nbsp&nbsp&nbsp4.建立完善的监督、审议机构
&nbsp&nbsp&nbsp&nbsp(1)成立校务委员会。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在校长决策以前,对校长决策的内容进行审议。
&nbsp&nbsp&nbsp&nbsp(2)建立教代会制度。对学校重大问题和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思想、奖惩制度等必需通过教代会代表的讨论,取得教代会的理解和支持。
&nbsp&nbsp&nbsp&nbsp(3)党组织和工会应起监督保证作用,监督校长执法情况,学校发展情况,保证校长正常行使权力。
&nbsp&nbsp&nbsp&nbsp&nbsp5.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
&nbsp&nbsp&nbsp&nbsp校本管理的核心是权力下放,意味着政府授予学校更多的权力,政府将管理中心下移。政府从对学校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管理上,主要是综合运用立法、拔款,学校规划、政策引导、监督评估、信息服务等手段对学校事务进行指导和客观调控。政府应相信学校有能力理解和执行好国家的有关政策,掌握好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办好学校。
&nbsp&nbsp&nbsp&nbsp三、走向“校本”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向
&nbsp&nbsp&nbsp&nbsp基础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基础教育办好了,整个社会文明才干表示出高水平,国家的整体力量才干得到坚实保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时深入,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开展校本办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nbsp&nbsp&nbsp&nbsp1.国家各级政府正在调整各项政策,改革政府职能,取消一大批审批项目,并逐渐淡化评先等非专业化行为,为学校实施校本办学发明了宽松的环境。
&nbsp&nbsp&nbsp&nbsp2.在现有权长负责制的框架下,校长相对权力保证。具有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能充沛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