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借助直观模型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构建分数的概念,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1.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创设了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会到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动手操作,丰富表象支撑。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以丰富的表象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了自主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月饼4块 学生准备 圆形卡纸、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89页主题图。
(1)让学生描述主题图的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把自己带的食物拿出来一起吃,发现一共有8个人,只有4块月饼,这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忙想个好办法。 2.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分月饼,并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尝试分月饼。 (1)全班交流分月饼的方法,通过比较确定要把这4块月饼平均分成8份,也就是要把每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平均分? (平均分更公平;平均分才能使每个同学分到的月饼同样多) (3)学生利用圆形卡纸模拟月饼,把每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 3.揭示课题: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时,每个人得到半块月饼,那么半块月饼也可以用数来表示,你能表示出来吗?(学生讨论,用学过的数无法表示半块月饼)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理解分数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同时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所说的“它的二分之一”,“它”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被分的这块月饼) (3)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把其中一份涂色,让学生根据图意填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并想一想,这里的“它”指的又是什么?
(指的是被分的圆) (4)揭示分数的含义: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中的1、2、3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2和3表示的是把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 2.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1)介绍各部分名称、含义及读写法。 边示范边解读:在写时,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2)组织学生读写几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