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6的乘法口诀 第3课时 乘加 乘减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计算的能力。 这节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借助情境图,以用引算。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情境图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激发兴趣、促进探索等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学生的直观认识。 2.结合实际,以用促算,深化算法。 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基于以上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时,让计算与生活相伴,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教学设计为寻求算用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创设了开放题“东东买练习本”,其意不在于简单的“用”,而在于巩固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磁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星期天,二(1)班的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去玩旋转木马。(课件出示教材58页例5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一共坐了多少人? 2.提问:你能想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吗?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提出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摆4排磁铁,分别是3块、3块、3块、2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怎样列算式?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预设 生1:①3+3+3+2=11。
生2:②3×3+2=11。 生3:③3×4-1=11。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解法。对于其他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能讲出算理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提问:看黑板上同学们的方法,你看得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借助在黑板上摆磁铁分析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是多少,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是多少。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向同桌说一说算理。 6.教师讲解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优化方法)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叫连加。方法②、③你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 乘减)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3×3+2和乘减算式3×4-1来表示。乘加、乘减算式的发现源自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贴五角星时,每次贴3颗,贴了4次,还剩1颗,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 (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解答) 2.东东去商店买练习本。每本练习本3元,他带的钱最多能买2本,请问东东可能带了多少钱。 3.图中有几朵花?你准备怎么数?圈一圈,列式计算。(课件出示一张图,里面有19朵花,学生圈的方法不一样,列式也就不一样) 4.计算:3+5×2 20-3×4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8页1、2题。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人) 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口答:一共坐了1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