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式品德课中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特征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4:2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式品德课中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特征探究
吴宏祥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摘 要: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决定了“活动式教学”将成为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形式,而活动式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最值得关注的。在影响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中,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不容忽视。一个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本文试从活动前方案的设计,活动中活动过程的有效调控,活动后的有效评价等几方面对活动组织有效的特征作粗浅的剖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提高活动有效性的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动式;品德教学;组织;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品德教师在课内课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传统形式,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体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活动式教学”成为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形式,但应该看到,在不少老师的活动式课堂教学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学生的情感却没有得到熏陶、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训练,学生自然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活动式品德课堂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的。在影响活动有效性的诸多因素中,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很多时候,教者为活动教学绞尽脑汁,策划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环节,可就因为未能组织好,活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包括活动前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调控,活动后组织学生总结,展示交流成果,并有重点地对结果进行有效评价等。如何提高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使活动式品德教学向着科学、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在此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活动前:活动方案的有效设计

活动方案的设计是活动式品德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活动内容确定后,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读懂教材和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思考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防止出现没有目标或偏离目标的课堂活动。活动目标最好是适宜性和发展性的,以便给学生一个生成性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准确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活动目标。

2.要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突出师生共同探究、实践的过程。要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体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走向现代的课堂教学;从知识课堂走向实践课堂;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对话;从标准答案走向多元解读。

3.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活动形式对整个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具有直接的关系。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能活跃学生思维,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更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所学的知识,进而内化为自己本身的能力和技能。要提高活动教学的效益,就要根据活动内容精心选择活动形式。一种好的形式不但能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能带来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应该选择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作为题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活动实践表明,学生对以下几种活动形式比较感兴趣:

(1)模仿秀: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模仿生活中的人物说、唱、跳、写等。比如教学《我心中的那颗星》的时候,让学生模仿自己崇拜的名人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等。课堂上有的同学模仿模仿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中华人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有的同学模仿姚明大灌篮;有的同学模仿成龙的武打动作等。(2)操作:品德与社会(生活)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操作,进而自主探索所学的知识;(3)表演:儿童大多喜欢表演,通过表演活动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展示,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品德与社会(生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适合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唱唱、跳跳、演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4:24:30 | 只看该作者

二、活动中:活动过程的有效调控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的有效调控,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

1.活动中的适度引导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预设;活动开始前交代清楚活动的要求、程序和规则,更要在活动过程中平等参与,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当活动出现偏离、混乱时进行适度的引导。教师的适度引导能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中应是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进而帮助学生解释疑难,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活动不再具有发展意义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

2.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

许多教师反映,活动开始不久,课堂纪律就无法控制。有时学生的纪律差并非活动所造成的。比如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参与活动的总是少数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了观众。有的孩子能管住自己,耐心地听别人讲,可有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只要离开教师的视线,就随便说话,干扰活动,有时因此活动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都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哪怕“配角”也行。

3.活动情境的创设要有控制性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遵循目标性、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原则创设情境:

(1)用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以问题作为出发点,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学《绿色小卫士》第二课时的时候,在学生对垃圾这一放错位置的资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设置一个问题:你讨厌垃圾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辩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发挥想象力,提出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2)用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时,先研究班上订阅的报纸由哪几部分组成,排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总结交流、教师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报纸(课前已经布置根据指定主题搜集了资料)。

(3)以多媒体构建立体的活动情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活动后:评价及时有效

每一项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的有效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评价还可以帮助儿童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思维和认识,培养和锻炼能力,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要注意不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程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包括发言次数、质量以及操作结果、合作过程等,肯定其积极因素,使活动成为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平台,促成学生对活动的积极响应。

活动式品德教学是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并实现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它倡导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与人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情感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培养,是值得肯定的一类教学模式。活动组织的科学有效,是活动式品德教学有效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活动组织有效性的特征,从而使活动教学成为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1: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