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弱化原因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4:2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弱化原因及对策研究
武 琰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⑴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课题的研究

每一个班级都有其自身的个性,这表现在班上每一位成员的行为上。班级个性的核心是一种精神状态。在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总要有一个积极的共同追求,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每一位成员都有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问题是,班级社会对于班级成员的需求并非是必须的,因为班级群体有几十位学生,而对于个体的交往需要来说,也许一个较小的交往群体,如二人群体就能满足个体的交往需要。如果从大的班级群体来说,不能接纳某个学生,那么这个学生只要能找到一个小群体,从中获得安全、归属与交往的需要,他就未必要认同整个班级群体。这样将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建设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负面影响。

⑵研究的依据和背景材料

学生的“我的班级意识”在班级精神塑造中的重要性,有许多班主任早已认识到了。他们努力要使学生形成班集体的意识,但是他们往往只是从学生的外在要求方面来认识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归属于一个班级的意识,是“我的班级意识”产生的条件,并且这种意识只有在班级为个体提供安全与归属保障的前提下才会产生。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呢?只有班级群体能够为它的成员提供基本需要满足的前提下,这种归属意识才能产生

班级成员对班级群体有着怎样的需要呢?首先他们需要获得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表现为他们的行为,能够在班级群体中获得支持。这种支持当然来源于整个班级集体,但是更重要的是来源于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作为班级拥有法定权威地位的群体领导者,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群体对其一个成员的认可。其次,他们需要获得价值感。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人的社会价值是以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班级成员在班级社会中,也处于一定的地位。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在班级社会中获得群体成员给予积极评价的地位,那么他就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也就难以认同班级群体的价值,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

⑶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班级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对于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人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因此,班级应当能够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也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刚刚入学的学生正处在形成集体归属感的初始阶段,因此让低年级学生尽快形成班级的集体归属感就尤为重要。

针对在行为习惯上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能在小学低年级时期不要因为行为习惯上产生的差距,过早的形成小学学生的早期学习动荡分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4:24:11 | 只看该作者

五、研究预期成果

① 预期成果:

形成良好的班风,帮助行为习惯困难生树立较强的集体意识、逐步形成集体归属感。

② 成果形式:

Ⅰ学生、家长(如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表、教研成绩表)

Ⅱ教师(如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料,教师随笔,日记、家访记录)

个案随笔

一、研究对象状况

小明,男,汉族,6岁半。他的智力水平正常。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十分高,据了解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一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够一致,妈妈对孩子很是溺爱,极度的袒护;爸爸对其的要求较为严格,能较好的和老师配合,但在家庭教育中与母亲存在的较大分歧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不断蔓延。

例如:小明下课和同学们休息的时候总喜欢用较为激烈的身体接触、甚至是打人作为休息的方式。对老师的批评总是以“他怎么怎么我了”的方式推卸责任,对于集体荣誉感意识不强。

上课听讲不专心,玩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撕纸,一有机会就违反课堂纪律,还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使得他周围同学的课堂纪律也较为散漫。任课教师对其表现很是头疼,他的行为“唤醒”了班级中一些行为习惯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给班级带来了消极作用。

学习上的不专心听讲,导致每天回家后,他的爸爸要把所学的知识重新教他一遍才行,其实就他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可以达到中上等以上。

他在班里并不很受大家欢迎,只与那么几个孩子有“市场”。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行为习惯上有问题的孩子。

二、近期情况

4月初,小明问我,老师我是班上最差的吗?滕昀我们俩人谁是最差的?(滕昀也是班上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我很吃惊他能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想肯定是开学这一段时间内搞的活动对他有所触动,我对他说,你们都很棒、都在进步,看看谁进步得更快,比一比好吗?这一段时间的确有进步。

4月13日(周二),我外出学习,代班老师向我反映,小明又打人了,且课堂纪律不好。

4月26日在校的上午第三节课与张威打闹险些被踢伤,双方家长到校,由张威的爸爸带去看病检查,还好无大碍。下午是预备队员授牌仪式,看得出他对自己能“戴牌”,意外多于惊喜。

4月28日早上,我特意早早来校,和小明在没有老师的办公室里聊一聊,问他踢的地方还疼不疼,同时和他一起分析周一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他也有很大责任,只不过当时是你被踢伤了。希望这个“预备少先队员”的胸牌可以鼓励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下午放学时,他趁我放路队时,又和张威用水瓶打闹,我很是生气,这时他的爸爸来了,我把他的表现向他爸爸说后,他爸爸对小明说,把牌儿摘下来,什么时候表现好了,再让武老师给戴上。这时,我对小明说,还有两天就要放五一节了,爸爸妈妈带你出去时让亲人、朋友看到小明的胸前戴着“预备少先队员”的牌儿改有多好啊!我想看到你的进步好吗!

4月30日,我们去本校搞大型的文艺节目,每个同学都带着预备少先队员的牌儿,小明问我,同学该发现我(没戴牌)了?我对他说当你表现好时,老师会把它悄悄的挂回在你胸前,不过要看你的表现!排路队到本校的时候他表现的不错,到了本校排队入场时他也很乖,在演出开始时,我把牌又挂回了他的胸前,他一上午的表现都很好。在回去的总结中,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他很高兴。

我想一个班主任就是一个“管理者”,要用艺术的、人文色彩的手段去“经营”这个“集团”。在管理中有“危机管理”这一说法,我想它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班级管理。当班集中出现问题时,组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首先不能乱了手脚,因为你是整个班级的“领导”。当行为习惯困难生给班级工作带来问题时作为班主任要告诫自己:危险和机遇同时并存。出现问题,如果班主任自身就烦、过于急躁,问题不但不好处理,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班级的涣散;如果问题处理的好,会把“危险”转化为“机遇”,借此事正是转化行为习惯困难生的好机会,让他们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中逐渐溶入到集体当中,形成集体归属感,用班级这个大方向约束他,使其不断在这种归属感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4:24:08 | 只看该作者

二、研究周期、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实施两年:

第一阶段是2006年9月—2007年3月为前期研究阶段,重点任务是:完善研究设计,进行文献调查。

第二阶段2006年4月—2007年7月为中期研究阶段,重点任务是开展关于培养低年级行为习惯困难生的集体归属感的对策研究。

第三阶段2007年8月—12月位后期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课题总结。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

⑴ 研究的方法

A.观察法:通过亲眼目睹或运用科技手段察看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获得研究对象的“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

B.个案研究法:建立问题学生个人档案,为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奠定基础。注重行为习惯困难生的案例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个案研究范例;

C.调查法: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前期基本情况调查,为研究奠定基础。并进行研究中期和后期的调查,掌握行为习惯困难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有的放矢;

D.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研究方案指导下,改进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以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在这个循环中,减小低年级学生动荡分化程度,提高行为习惯困难生因为行为习惯所导致的学习质量的下滑。

⑵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⑸班有男生18人,女生18人。通过8、9个月的观察,作为班主任我感到整个班级的学生中有5个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存在着一定问题,他们的表现或多或少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与此同时,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与其他孩子上产生了差距,较早的显现出学习动荡分化的苗头。但他们毕竟是刚刚入学的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偏差还不足以导致严重的分化现象,同时他们对老师的鼓励、表扬,同学之间的评价还是很在乎的。基于这一点,我要在班里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培养其“班级意识”,让行为习惯困难的学生初步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逐步溶入大集体,对班级产生真正的集体归属感。

四、研究程序(步骤及时间安排)

①对班级这5位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建立学生档案。

②设计培养学生归属感的班级活动:

Ⅰ 开学初,以“我是一(5)班的小主人”作为本班的班训,每一位学生要想成为小主人应该怎样做,全班讨论,同时家长给予孩子希望,初步为行为习惯困难生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Ⅱ 学期中,小组之内自发组成社团,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等特点建立适合本组的组训,开展活动,引进竞争意识,用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感召力增强行为习惯困难生的集体归属感意识。

对于行为习惯动荡生的归属感的培养,要发现其闪光点,做正面激励,使得他的“精力”得以正面释放,在班级中起到积极效果,体验到班级归属感带给他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进一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Ⅲ 学期末,根据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做出相应的定性评价、为下学期制定出新的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6: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