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学校在窗外》的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4: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学校在窗外》的心得体会
台湾黄武雄先生的著作——《学校在窗外》一书中,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这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有位教育的前辈却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这样发问:今天的学生有多少是为了学习而来学校的?他们更多地喜欢学校是因为学校有他们的同学!回想我的学习经历,我曾暗自庆幸能够更多地学习“音体美”,甚至有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当然考试也是有的……今天的学习,虽然有“素质教育”的大旗,可是高考的“大棒”依然挥舞,学生当然还得以考试为重,老师当然也是“见缝插针”,就连我这个小学老师也身在其中,因为家长们都在看着孩子的期末分数呢!
哎,怎么解释也说不清?素质固然重要,可分数也十分十分重要啊!期末复习这段时间,孩子的作业量是明显增加,可有家长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作业多是应该的!”。孩子们的感受呢——作业多!
一个学校,能让学生记住的只是同学,而不是老师,不是学习知识的愉悦,那这样的教育肯定出了问题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那黄武雄认为孩子是为了什么去学校的呢?他说:孩子到学校,最主要的事便是学会与人“互动”、与自然“互动”,学会与世界真正联结。人生下来,离开母体,发展智慧,当他开始意识到自我,意识到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被迫孤独地面对生活时,心中会因疏离而产生焦虑,想返回母亲的子宫已经不可能,融入社会成了他唯一的选择。社会犹似母体,一个人融入社会这个母体的信物是工作和关爱,工作和关爱都是人与社会的一种互动,一种联结。其联结的途径有二:一是打开经验世界;二是发展抽象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8: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