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自身需求的不同等诸多不同,导致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不同。一味的整齐划一的要求,虽然看上去效果很好,但是却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我告诉他们,老师不再规定你读什么书,你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历史的、科学的等等都可以,但是有一类书不许带到学校来读,那就是漫画书。因为这些书中经常会有让你情不自禁大笑起来的图画或者文字,如果你真的在课堂上哈哈大笑了,一定会影响同学的学习。
个性阅读开始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明显丰富了:《海底两万里》、《上下无千年》、《鲁兵逊漂流记》等等都成为了他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由于所看书目是自己最感兴趣,有的学生对书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上课偷偷看课外书的情况。个性阅读张扬了个性,却凸显了新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为此,我组织了一次“阅读明星谈阅读”的交流活动。先有全班同学推选5名最爱读书的同学,然后让这五名学生将自己在读书中受到的启发、收获等和大家交流,然后再说一说他是怎么进行阅读的,包括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怎样读最高效等等。通过这些优秀阅读者的介绍,同学们明白了,学习课本知识学生永恒的任务,课外读物必须在课余读,读书要有选择等等。
小学生阅历浅,对于美丑善恶的选择,并不在行。因此,教师们要用合适的方法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要不断地提高他们鉴别美与丑、好与坏的能力。要想选好书,首先要根据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比如说低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而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适当读一些较为有内涵的书籍。其次,所选的书籍要有教育意义,读物应对我们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第三,还要广泛阅读,不仅在体裁上要广泛,像小说、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内容上也应广泛涉猎。最后,读书还要有趣味性,所选的读物应是我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们也应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才能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们找寻适合自己读的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