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0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b.教师:在这么多颜色中,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观看电脑课件)?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教师板书定义。)
c.观看电脑课件。
教师: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身的声音。(教师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教师:看了动画后,你们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同学回答,说出红、黄、蓝。)
教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d.想一想:红、黄、蓝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觉?
红色——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
黄色——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e.看教材上第30页,说说作品的哪些地方分别用到了这三种原色,同学交流回答。
②认识三间色。
a.实验分析。
同学们,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奇迹出现呢?下面就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与黄色水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
得出结论:教师把橙色块贴在黑板上。
同学尝试其他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得出结论,分别把绿色块和紫色块贴在黑板上。(或者用彩泥代替,进行混色。)(红色 黄色=橙色,红色 蓝色=紫色,黄色 蓝色=绿色。)
通过实验,下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何两种相调得出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
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颜色是间色,同学交流回答。
b.(课件展示)色环,用儿歌唱一唱它们的色彩关系。
红红、黄黄和蓝蓝,
真是三个好伙伴。
组成色彩大家庭,
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c.用游戏形式巩固学习,检查同学掌握情况。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教师把三个公式上缺少的颜色色块,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送,鼓声停止时,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中适当的位置。
老师击鼓,可让同学用布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一起进行这补色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欣赏研讨。
a.展示范作,让同学考虑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b.同学作品欣赏,比一比谁画得好?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讨论。)
5.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任选一课)。
a.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组成一幅画,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填色。
b.先用铅笔或油画棒画出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再进行着色。
同学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调色组合要注意水的掌握,中锋运笔,平涂着色。
讲评作业。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 (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知道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通过画笔描绘美好的人生!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挂历纸、胶水、白纸。
(教师)课件、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同学课前准备的情况。
2.复习上节课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出示色谱提问:色谱中,哪些颜色属于三原色?哪些属于三间色?
3.欣赏课件,寻找生活中的原色和间色,说说其色彩效果。
4.尝试用挂历纸色块拼贴的形式表示红色主题、黄色主题或蓝色主题的季节画面。
操作步骤:
(1)在白纸上简单勾勒一幅表示色彩主题的四季图稿。
(2)根据图稿寻找挂历纸中的原色,并剪成碎片。
(3)将剪好的原色小碎片进行粘贴。
(4)调整拼贴作业中前后色彩的对比关系。
5.拼贴作业展示,教师讲评。
教后小记
第13课 彩色撕贴画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资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考虑、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同学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同学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同学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发明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胜利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充沛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示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丰满的画面。
难点:
1.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置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协助粘贴。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胶水(固体胶),收集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 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同学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撕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撕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比较,了解撕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
(3)同学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撕纸拼贴画”。
2.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1)撕:“你们以前用纸撕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纸撕开的?”
边撕边示范边讲解:①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②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2)拼:请同学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投影仪上。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3)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合作表示“接力贴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撕”与“贴”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同学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纸片撕得稍大些。鼓励同学大胆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在演示过程中让同学通过观察,了解撕贴的步骤,在活动中发展同学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表示创意。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示的内容主题和表示方法。
(2)分工合作,组织随意撕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
(4)同学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同学撕纸的方法和粘贴的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有很强的表示力。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表示色块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作品表示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表示的工艺技巧性与撕的韵味是否统一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撕出各种形状的纸片,并且粘贴成画,使小纸片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事物的色彩、形状,展开我们丰富的联想,收集和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发明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同学课外的经验积累:寻找马赛克拼贴画、剪贴画和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收集废旧胶水(固体胶)、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课件、范作、剪贴画和点彩画、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撕纸拼贴画。谈话:①这两幅画漂亮吗?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的吗?
(2)比较分析: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哪幅画更富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撕纸拼贴可以表示哪些内容,我们先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请打开教材第33页,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画的彩色纸选得特别好,贴的形象也有趣?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贴一幅什么画呢?(适当描述撕贴画的特征。)
④彩色纸怎么选?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研讨撕贴画所表示的主题和方法。
3.研究技法,深入研讨。
(1)画:在拼贴作品时,首先要考虑造型,其次是色彩的搭配和资料的运用。在底稿上画出你要表示的内容的基本轮廓。
(2)撕:找一些旧的挂历纸或画报、彩纸,撕成不规则的碎片,研讨它们的用处和可以联想的事物。如:小方块可以做石块,长条可以做树枝、阳光、头发等,圆形的可以做太阳、气泡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