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新课标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简而言之,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在平时中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三要:
一、要明确方向
方向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心中有方向则明,无方向则乱。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千法万法,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做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何谓语文?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语为说话,文就是写话,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和学写话,说话是口头表达,写话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便是写作。学语文的本质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两个字:“读”与“写”。这就是简单语文的本质和精髓。
语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精力一定要花在实效上,这就是:把字写好,把书读好,把文章写好。试想:如果我们人人都写一手好字,人人都把书读得有声有色并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人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那我们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高吗?现在有许多怪现象,一堂课有“三少”:写字的时间少,读书的时间少,练笔的时间少,
我认为一节语文至少要留有5分钟给学生动笔的时间。
二、要强化基础
为什么我们有时课上得很好,可一考试班内学生成绩就不理想?不考虑其他原因,课堂上所表现出的空和虚恐怕是最为关键。
应时刻铭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即:一个中心——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三项基本技能——识字、阅读、作文;四种阅读能力,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的能力;达到五个一,写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个好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
教师要从最基础做起,从最常规的习惯开始养成。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上好三课“写字课”“阅读课”“诵读课”。加强学生作文训练,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周记。尤其要加强学生选材及表达的训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能有所提高,还要注意书写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等常规训练(这次测试最薄弱的地方)。
三、 要重视课外延伸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素养的提高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要培养孩子对广博读物的阅读兴趣,大力推进儿童课外阅读应作为我们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职责。要在培养兴趣,教会方法上下功夫,还要研究提高阅读的速度。
从 现在起我们要肩负着一个使命: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要从小开始抓起。要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并积极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提供运用语文、展示语文的平台,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乘着儿童现在黄金记忆时间,该背诵的一定要背诵,该记的就一定要记。对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任务一定要有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检查反馈落实。另外还要注意认真分析学情,关爱学困生,重视补差工作。 |
|